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7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58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单纯性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为对照组,加以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是观察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评分,且患者肝肾功能每1个月均会进行1次评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鼻窦CT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特别是针对不适宜手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28-153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MPP住院患儿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静滴阿奇霉素10mg/(kg·d),分2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山莨胆碱(0.1~0.2)mg/(kg·d),两组疗程均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比两组儿童的免疫球蛋白与hs-CRP、TNF、IL-6水平。结果:1两组临床有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发热消失、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显著低于对照组54.76%。3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IgA、IgG、IgM较之前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hs-CRP、TNF、IL-6较之前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后血浆hs-CRP、TNF、IL-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MPP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对患儿免疫功能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3.
王毅  张淑立  曲彦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48-1951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于难治性哮喘患者,特别是对非嗜酸粒细胞型哮喘(NEA)亚组患者的疗效。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n=45)被随机分配至克拉霉素组(500 mg bid)和安慰剂组,共8周。结果克拉霉素与安慰剂相比,明显降低了气道IL-8的浓度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改善了生活质量评分。另外NE和MMP-9的浓度得到降低,这对于NEA患者最为显著。结论克拉霉素可调节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降低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常年散发。肺外表现多样,对此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后反应。然而MP抗体一般在病程10d左右出现,因而临床上易误诊为细菌性肺炎延误治疗。现收集我院一年中以呼吸道疾病住入我科病房的86例MP-Ig M抗体阳性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住院的血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病儿86例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个月~14岁。其中2个月~1岁者5例,1~3岁者10例,3~6岁者24例,6~14岁者45例。…  相似文献   
55.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因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发病,易迁延进展形成肺外合并症,若不及时控制甚至可诱发脏器功能衰竭或死亡[1]。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随着耐药菌株不断形成,相当部分患儿单纯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疗效下降,难以满足临床需要[2]。近年来,中医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逐渐深入,辨证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认可[3]。本文观察了自拟清热化痰宣肺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本病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不断上升.其耐药机制为msrA基因编码的泵出机制、核糖体结构变异、核糖体可诱导变异(MLSb),而诱导型的耐药率随地区有差异.现对我院分离的133株葡萄球菌测定其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57.
葛必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20-2022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氨茶碱、赛庚啶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哮喘患儿3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氨溴索及中药祛痰,氨茶碱每次2~3 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赛庚啶每次0.10 mg/kg,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头孢替安或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任一种,按说明书常规剂量使用,疗程7 d;治疗组每天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4~5 d或红霉素每次10 mg/kg,静脉滴注,每天2~3次,连用5~7 d。对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1.69±0.61)、(2.58±0.70)、(3.88±0.98)d]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9±0.60)、(4.40±0.77)、(8.32±1.01)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愈率(88.7%,133/1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7%,88/1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6,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氨茶碱、赛庚啶治疗儿童哮喘较β-酰胺类药物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5~14岁儿童,婴幼儿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该病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常引起多脏器损害[1]。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临床一般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但是红霉素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一般不单独使用,较多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现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与常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由于额窦引流通道狭窄且多变,气房较多,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额手术被认为是内镜手术中的难点。本科2010—2013年间共行鼻内镜下小儿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额窦炎34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本科共收治34例(63侧)经CT确诊为慢性额窦炎,门诊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黏膜促排剂治疗3个月以上,但效果欠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成人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确M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129例CAP患者取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株进行23S rRNA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MPFH(ATCC 15531)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29例CAP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肺炎支原体20株,分离率15.50%;对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机制均为23SrRNA基因2063位点由A突变为G。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形式严峻,23SrRNA基因位点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