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66篇 |
免费 | 1946篇 |
国内免费 | 23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128篇 |
妇产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1586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5836篇 |
内科学 | 8196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952篇 |
特种医学 | 9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002篇 |
综合类 | 9465篇 |
预防医学 | 2320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3921篇 |
108篇 | |
中国医学 | 3103篇 |
肿瘤学 | 3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34篇 |
2023年 | 937篇 |
2022年 | 1160篇 |
2021年 | 1433篇 |
2020年 | 1156篇 |
2019年 | 959篇 |
2018年 | 506篇 |
2017年 | 874篇 |
2016年 | 986篇 |
2015年 | 1140篇 |
2014年 | 1917篇 |
2013年 | 1752篇 |
2012年 | 2374篇 |
2011年 | 2368篇 |
2010年 | 2238篇 |
2009年 | 2277篇 |
2008年 | 2271篇 |
2007年 | 2089篇 |
2006年 | 1949篇 |
2005年 | 1913篇 |
2004年 | 1396篇 |
2003年 | 1109篇 |
2002年 | 867篇 |
2001年 | 678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433篇 |
1998年 | 360篇 |
1997年 | 324篇 |
1996年 | 308篇 |
1995年 | 265篇 |
1994年 | 237篇 |
1993年 | 183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董晓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4,2(4):178-182
脂质与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关系董晓峰综述徐也鲁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200025)从上一世纪Rokitansky提出血管表面附壁血栓的形成及其后的包裹机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理以来,血液凝固一直被认为与这一疾病的发生有... 相似文献
33.
34.
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并病变的总称;特点是病变发生在动脉内膜,且主要局限于该处。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的聚积,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病变累及大、中型动脉、多呈偏心性分布。如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此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病变主要累及大型弹力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弹力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威胁糖尿病病人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5.
36.
37.
胆固醇与脑和突触可塑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极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活动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1,2]。神经系统的顺利运转有赖于神经细胞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Pfieger等发现体外培养中突触产生、发育、成熟和维持有赖于星形胶质细胞(AS)释放的胆固醇,胆固醇由AS释放的apoE运载,神经元吸收后产生突触。现将体内是否存在同样规律、脑内胆固醇如何分布、在脑损伤修复过程中胆固醇起何作用等问题综述如下。1脑中胆固醇的检测及其与神经细胞膜结构的关系检测样品中胆固醇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38.
39.
红细胞是外周血的主要有形成分,不仅有重要的运输O2和CO2的作用,而且与血液酸碱平衡等重要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粒细胞最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改变。长航时艇员长期处在一个密封的特殊环境,常出现胸闷气短、头痛头晕、口唇紫绀,甚至黄疸等不适症状和体征及呼吸系统、皮肤和口腔等炎症,可能是其所处环境与正常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40.
高血压的左室肥厚(LVH)与心血管危险性提高和交感调节改变有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