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88篇
  免费   17484篇
  国内免费   17107篇
耳鼻咽喉   1869篇
儿科学   3323篇
妇产科学   2559篇
基础医学   19630篇
口腔科学   6281篇
临床医学   32923篇
内科学   30116篇
皮肤病学   3242篇
神经病学   5730篇
特种医学   58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5篇
外科学   15250篇
综合类   75126篇
预防医学   18254篇
眼科学   3206篇
药学   35678篇
  426篇
中国医学   21362篇
肿瘤学   14391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641篇
  2023年   8525篇
  2022年   9833篇
  2021年   12448篇
  2020年   8114篇
  2019年   8348篇
  2018年   4627篇
  2017年   7033篇
  2016年   7837篇
  2015年   8454篇
  2014年   11739篇
  2013年   12178篇
  2012年   16402篇
  2011年   18466篇
  2010年   18135篇
  2009年   16843篇
  2008年   16409篇
  2007年   15108篇
  2006年   14881篇
  2005年   14859篇
  2004年   11620篇
  2003年   9669篇
  2002年   7752篇
  2001年   7100篇
  2000年   5350篇
  1999年   4107篇
  1998年   3123篇
  1997年   2628篇
  1996年   2114篇
  1995年   1966篇
  1994年   1744篇
  1993年   885篇
  1992年   1036篇
  1991年   967篇
  1990年   813篇
  1989年   662篇
  1988年   298篇
  1987年   243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前用于GPT基质液的防腐剂很多,为可使基质液可较长时间保存,我们对硫柳汞等六种防腐剂进行了六个月的实验观察,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14.
蚤类毒性试验已有许多的资料报道。1976年美国将蚤的毒性试验法列入给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一书中,1978年美国环保局(EPA)对蚤的毒性试验也做了具体规定,蚤类毒性试验在瑞典、日本、东德、加拿大及苏联等国家都开展起来,成为一个公认的生物测试法。198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拟订了国际标准法,而目前我国尚没有这种试验法,更未见影响蚤类毒性试验因素的系统研究报道。为了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试验法,我们选择了与环境污染较常见的毒物和人体健康比较密切的微量元素如Se~(+6)、Se~(+4)、Pb~(+2)、Ag~(+1)等金属毒物对影响蚤类毒性试验主要因素:pH、温度、蚤龄及稀释水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为建立我国环境毒理学标准方法——大型蚤生物测试法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与Rb1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茶碱为内标,氨基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b1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约为5.7和21.5min。人参皂苷Rg1在80-280μg/mL(r=0.9995),Rb1在80-240μg/m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Rg1和Rb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8.4%,RSD分别为2.44%和2.35%(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及三七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抑制诱变的类型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的去突变特征和机制 ,鉴别茶和茶多酚去突变的量效关系和抑菌关系 ,了解去突变剂与直接诱变剂(1_NP)、间接(Trp_P_1)诱变剂的抗突变作用方式和抑制效果。 方法 :用细胞外抑制诱变试验和改进型两次活化的Ames试验方法。 结果 :茶水提取物和与其相关的儿茶素等都存在非抑菌性的去突变效果 ,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黄素(TF)的效果最好。抗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茶水提取物对Trp_P_1( +S9)有显著的抗突变性 ,与Trp_P_1的混合液在非代谢活性条件时无诱变性 ;茶水提取物对1_NP( -S9)也有抑制活性 ,但比对Trp_P_1的抑制活性低(P<0.01) ,与1_NP混合物经代谢活化后有诱变性 ,且与非代谢活化的抗突变结果呈较高的相关性(r= -0.9694)。 结论 :茶多酚能抑制间接诱变剂的前体形成 ,也有对直接诱变剂构成阻断剂的作用 ,但是在阻断具有强氧化性的诱变剂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结合物或不安全的结构物。  相似文献   
19.
侯占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73-10476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强效细胞生长增殖调节蛋白,在移植免疫的抗排斥反应、移植物血管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的:观察经冷冻处理异体神经移植后,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受体为清洁级SD大鼠60只,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20只。供体为40只Wistar雄性大鼠。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骨科实验室惠赠。 方法:取供体大鼠40只作双侧股后外侧纵切口,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切取双侧整段坐骨神经,置于无菌冷冻管中保存1周,备用。手术显微镜下将受体鼠自骨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间隙剪开结缔组织,显露坐骨神经,从犁状肌孔下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选择粗细相等、已预制冷冻的自体及异体神经移植;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后于大鼠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内注射pAdTrack-CMV-TGF-β1质粒40 μg/只。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9周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术后9周轴突计数较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高(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清晰,再生的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的神经纤维。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联合冷冻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可以协同减轻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造血依赖于干细胞所处的造血微环境,其中基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其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损伤造血功能。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贫血可能的病理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病例-对照观察,于2008-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及血液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例(实验组),男1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20~55)岁;合并慢性病贫血者7例,无贫血者8例。另选健康个体10名作为对照,男9名,女1名,中位年龄46(38~57)岁。 方法: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及体外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较健康对照生长及集落形成均延后,合并慢性病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加明显,集落内各细胞排列欠规整有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 结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可能存在功能的缺陷,并且高表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损伤了骨髓微环境,最终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造血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