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围棋大师吴清源说过:“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的、犯得多的输棋”,人生亦如是。  相似文献   
12.
李灵 《养生月刊》2008,29(4):338-341
运指聪脑法是通过让孩子做多种不同形式的手指运动以起到聪明益智作用的方法.我国古代早有"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记载.就是说古代的尧王发现自己的儿子丹朱不够聪明,于是发明了经常活动手指的围棋,手脑并用,以启迪丹朱的智慧.显然,成语中的"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享年100岁的日本围棋大师吴清源,尽管早已名满天下,却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质享受方面,素来烟酒不沾,既不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红逐绿、赛车赌马.除了围棋,读书是他平生唯一的爱好.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随贫随富且欢乐",放宽心胸...  相似文献   
14.
忙碌的都市生活.忘却了乐趣.唯独不忘的是下棋,虽棋艺不佳,但乐在其中。小小的棋盘.恰似短短的人生。故有人说.象棋近儒,围棋似道.象棋寓人事.围棋蕴天机。  相似文献   
15.
“炮轰郎平,是怎么一回事?” “哪里有炮轰啊?!郎平是我的朋友,她叫过我‘兵马俑’的外号,你想想,谁敢这么叫我?所以我不是不喜欢她这个人,而是不喜欢她给美国队当教练这个事儿,她要是中国队的教练,我早就请她吃饭了。”  相似文献   
16.
张璇是福建人,她8岁学棋,10岁进体校,12岁进集训队。1982年,14岁的张璇成为四段。从这时开始,一何天才的围棋女国手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职业是饭碗     
有两个小孩,小甲和小乙,都是一个围棋班里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捉对练棋,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成绩上看,小甲的棋艺比小乙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8.
吴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是20 世纪最著名的围棋大师,有近代围棋布局的奠基人、昭和棋圣等称号.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围棋天分.7岁那年,吴清源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11 岁时就被围棋界人士誉为围棋神童,14 岁时在国内已无敌手,于是东渡日本(当时日本举办了大量的围棋赛事,其围棋水平远超中国),开始了职业棋手的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日本围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 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 甚至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中,也少不了他的名字.从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赛事开始,吴清源独霸围棋擂台长达20 余年, 获得了日本围棋界全部的头衔和称号,战胜了所有日本的顶尖棋士,并将这些对手打到降级(一种迫使败者降低棋手级别,以表示其不能再与胜者平等对局的一种围棋规则),成为当之无愧的围棋界最强者.  相似文献   
19.
阿杜 《东方养生》2012,10(10):26-29
解放以后,棋手们大多有了稳定生活,能专心研究棋艺.陈毅提出十年之内反超日本的口号,结果上世纪60年代初,陈祖德异军突起,1963、1965接连战胜日本山内雅男、岩田达明九段,打破日本九段不败的神话.其中对岩田达明是分先战胜.这时候已经吹响了对日奋起直追的号角.年近70,病魔缠身的陈祖德回忆起这段时间,内心还是很激动,因为此前,日本伊藤友惠五段,一位女棋手,都能杀遍国内无敌手,而中国棋手这么短时间崛起,充分证明了中央的重视,以及加压训练的突出效果.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文革前后接近日本顶尖水平已经近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烂柯梦     
喻晓 《东方养生》2012,10(10):2-2
据晋人张华《博物志》载,围棋发明人是帝尧.他的儿子丹朱因幼时受宠溺,大而不肖,所以尧就发明了围棋来陶冶其性情.张华并非这一观点的发明人,但他的书让这件事广为流传.而且从围棋的形制上来看,它确实是诞生于非常遥远的上古时代.棋盘,就是纵横交错的网格;而棋子,只要是可分辨的两种不同标识物便可以.在这一点上,围棋比与它同样古老的双陆棋还要原始,因为后者至少需要骰子这种较为复杂的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