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3篇
  免费   1427篇
  国内免费   98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548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3075篇
内科学   3442篇
皮肤病学   371篇
神经病学   486篇
特种医学   4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628篇
综合类   9617篇
预防医学   1724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9608篇
  116篇
中国医学   3314篇
肿瘤学   35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625篇
  2021年   1103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976篇
  2014年   1533篇
  2013年   1567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1980篇
  2010年   1902篇
  2009年   1849篇
  2008年   1951篇
  2007年   1813篇
  2006年   1570篇
  2005年   1480篇
  2004年   1341篇
  2003年   1235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706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王银  黄小妹  陈文莉 《骨科》2015,34(3):31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 2,并给予不同浓度TGF β及罗格列酮处理,观察HK 2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印迹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SMAD家族成员2/3、钙粘附蛋白 E(E 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水平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术检测PPARγ、E cadherin、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Slug的mRNA水平变化,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GF β及罗格列酮对E cadheri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TGF β可诱导HK 2细胞发生伪足增多变长、细胞间隙变大等EMT样形态学变化,进而激活TGF β下游的SMAD2/3信号通路,导致上皮细胞标志E 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伴有间质细胞标志的Vimentin表达增高,转录因子Snail及Slug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6倍以上,伴随E cadherin启动子活性下降70%。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抑制上述TGF β诱导的EMT过程,表现为HK 2细胞足减少变短,细胞间隙变小等,同时伴有E 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表达降低,Snail及Slug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E cadherin启动子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促进E cadherin转录活性及蛋白表达,拮抗TGF β诱导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972.
<正>下肢骨折手术创伤大,患者全麻苏醒后往往疼痛剧烈。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羟考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μ、κ受体[1]。该药静脉注入后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效果好及不良反应少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术中预注羟考酮与芬太尼来比较两者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骨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8岁,体重50~80kg。排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研究哌嗪雌酚酮(piperazinyl estrone,PE)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Basal组,Ovx组,Ovx+PE 0.5mg.kg-1.d-1组,Ovx+PE 1.0 mg.kg-1.d-1,Ovx+PE 2.0 mg.kg-1.d-1,Ovx+E 0.71mg.kg-1.d-1灌胃给药共42 d,处死小鼠,采用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测定哌嗪雌酚酮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量及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小鼠骨小梁面积明显减少63%,小鼠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指标均呈现显著性降低,表现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而哌嗪雌酚酮各剂量组的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鼠股骨的力学参数有不同程度提高;雌酚酮通过明显抑制骨吸收,轻度抑制骨形成增加骨量。结论哌嗪雌酚酮中剂量组(1.0 mg.kg-1.d-1)轻度抑制骨转换增加去卵巢小鼠的骨量,改善去卵巢小鼠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74.
目的:观察慢性胰腺炎大鼠肝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因子(inhibitor nuclear factor-kappa B,IκB)的激酶抑制剂-β(inhabit kappa B kinase-beta,IKK-β)表达变化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柴胡疏肝散组,并设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RT-PCR法检测肝脏IKK-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KK-β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糖耐量异常,肝脏IKK-β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罗格列酮组和柴胡疏肝散组IKK-β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大鼠肝脏IKK-β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胰源性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罗格列酮和柴胡疏肝散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动力学反应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0.O~12.8mol/L的5-氨基酮戊酸(AI。A)与HaCa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胞内原卟啉IX(PpIX)含量;经632.8nrfl激光照射后测定细胞死亡率。依据细胞死亡率(0%~10%)确定ALA浓度区间(0.0~1.6mmol/L),继而检测该区间内细胞(包括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上清液中白介素-1α(IL-1α)、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一1(ET-1)和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ALA浓度可调控胞内PpIX含量和光动力反应强度,在0.O~1.6mmol/L:区间与细胞死亡率(≤10%)呈线性正相关(rs=0.451,r2=0.606,P〈0.05),且IL—1α、bFGF和TNF-α水平随着ALA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皆P〈0.05),IL-6和ET-1水平则无显著变化(皆P〉0.05)。结论通过增强光动力反应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以提高对某些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表达的关系。 方法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1)高血压未治疗组;(2)普通降压组(利血平50 µg·kg-1·d-1+二肼苯达嗪6.25 mg·kg-1·d-1+氢氯噻嗪6.25 mg·kg-1·d-1); (3)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5 mg·kg-1·d-1);(4)大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kg-1·d-1)。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 结果 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76±18) 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191±25) mm Hg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43±16) mm Hg, 普通降压组收缩压为(137±27)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6.78±3.50)mg/24 h,较普通降压组(27.94±12.79)mg/24 h显著降低(P < 0.05)。未钳夹侧肾脏病理改变轻,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损伤指数为18.04±7.76,与普通降压组27.92±6.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微动脉壁/腔比为1.75±0.38,与普通降压组2.16±0.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mRNA表达上调。 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内AT2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7.
978.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和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后病情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4例有效,有效率82%,其中2例配合多次电击,2例在静脉滴注时出现低血压休克,用升压抗休克治疗后不良反应减轻;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腹胀,停药后症状消失;3例无效。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配合严密细致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观察5-ALA在体内合成PpⅨ及其分布情况,及局部和腹腔给药方式下,5-ALA-PDT对肿瘤牛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鼻咽癌移植瘤模型,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5-ALA在荷瘤小鼠各脏器和组织中合成PpⅨ的情况,确定最适给药后最佳辐照时间;观察局部给药及腹腔给药(100 mg/ks),两种方式下5-ALA-PDT 3.0~3.5 h后波长630 nm功率密度100 mW/cm2,能量密度100 J/cm2辐照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观察PDT后肿瘤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5-ALA摄入后主要在肝脏和肿瘤组织中合成PpⅨ,3 h左右PpⅨ在肿瘤组织中达峰值,足最适给药辐照时间;局部给药5-ALA-PDT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较好;5-ALA-PDT以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为主要作用方式.结论 3 h左右是最适5-ALA给药辐照间隔时间;5-ALA-PDT是可行的鼻咽癌辅助治疗手段,且局部给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扁平疣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5-ALA-PDT治疗,应用LED光源照射,功率密度70 mW/cm2,距离20 cm,照射20 min。对照组60例,采用冷冻治疗。末次治疗后20 d判定两组疗效。末次治疗后3个月后判定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治疗1~4次后,痊愈率92.0%,治疗后无感染、溃烂或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经1~4次治疗后痊愈率71.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6.0%,对照组复发率21.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ALA-PDT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