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与健康体检人员这两类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及其感染模式.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3577例被检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健康体检组2110例,感染率为11.36%,医务人员组1467例,感染率为14.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组中,大三阳模式占0.20%,小三阳模式占1.77%,单项抗HBc阳性模式占2.79%;健康体检组中,大三阳模式占0.47%,小三阳模式占1.47%,单项抗HBc阳性模式占2.42%.结论 医务人员的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防护意识,采取保护措施,及时处理意外接触,减少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分子筛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能选择性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的吸附剂。方法从4种原料铁红粉末、快脱粉(活性氧化铝)、13X分子筛原粉、硫化锌粉末中筛选出13X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为原料,使用混料均匀试验方法,筛选吸附剂配方。再选用壳聚糖、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扩孔剂,制备了扩孔型吸附剂。结果经混料均匀试验,可得吸附剂中13X分子筛原料比例处于0.275 6~0.465 5时,对水中5种重金属Cu、Pb、Cd、Hg、As均有较好脱除效果。将混料设计优选的吸附剂用于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吸附时间4 h,Cu、Pb、Cd、Hg、As脱除率分别为14.4%、74.5%、54.6%、13.4%、8.8%。而相同组成的扩孔型吸附剂对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脱除率有明显提升,Cu、Pb、Cd、Hg、As的脱除率分别提高至21.0%、91.5%、97.5%、60.3%、46.8%。结论所制备的扩孔型吸附剂,能在较短时间内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具有一定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浸渍沉淀法制备了钙改性NiO/ZnO-Al2O3-SiO2汽油脱硫吸附剂,并与S-Zorb工业吸附剂进行比较。物理性质分析、X射线衍射和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钙改性NiO/ZnO-Al2O3-SiO2吸附剂比表面积为137.7 m2/g,孔容为0.31 cm3/g,NiO及ZnO晶体分布均匀且L酸总量更多。在420℃、2.9 MPa、质量空速10.98 h-1、氢油体积比48:1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从243.38 μg/g降至10 μg/g以下,汽油辛烷值仅降低0.3;新鲜和再生吸附剂穿透硫容分别可达57.12 mg/g及47.33 mg/g,经过长周期再生循环后脱硫性能保持优良。同时,物理性质分析、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失活吸附剂再生后效果明显改善,汽油中硫元素最终被ZnO吸附生成Z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200例疑似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化学发光法检测,对照组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检测。比较两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阳性情况。结果试验组HBsAg检测阳性率为83.00%,高于对照组的5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采用化学发光法的效果优于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HBsAg检测阳性率更高,灵敏性更优。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育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1):783-785,810
1血液净化概述 吸附剂在化工、轻工、食品、制药等生产领域早己普遍应用,近些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迅速发展,对吸附剂在医学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发展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不仅为吸附剂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医学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一套以固态胺作为吸附剂的CO_2和湿度吸附去除装置,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器中CO_2和湿度的综合控制。方法通过监测舱内CO_2浓度变化、反应装置吸附、解吸前后重量变化、反应装置进出口温度变化,考察不同试验条件下装置吸附、解吸CO_2和水的性能,以及影响装置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该装置能够同时去除舱内的CO_2和水蒸气,温度对装置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降低入口气流以及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有利于CO_2的吸附,水的存在影响固态胺材料对CO_2的吸附。结论后续装置优化改进的方向为吸附时及时将热量导出,解吸时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省能耗。  相似文献   
17.
从虾蟹等动物外壳中提取的甲壳素(〔(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经二乙酰化反应后,用分散沉淀法包囊国产大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600m~2/g, 平均孔径8.5mμ)可作为人工肝辅助器的吸附剂。用经二乙酰化甲壳素包囊的树脂和未经包囊的树脂分别作血液灌流治疗犬急性戊巴比妥中毒。结果表明,树脂包囊后不仅保留了很高的药物清除率,而且血相容性有明显改善,用二乙酰化甲壳素包囊的树脂很有希望在临床中替代未包囊的树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丹参滴注液去除蛋白工艺,考察工艺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以丹参蛋白为检测指标研究丹参滴注液制备工艺中去除蛋白的效果.结果 丹参提取药液经醇沉及超滤工艺后含蛋白量大大降低,低于检测限.结论 醇沉和超滤工艺可有效去除丹参滴注液中的蛋白,保证制剂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是制备低密度脂蛋白亲和吸附剂,用于去除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首先以悬浮分散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和纤维素微球载体,然后固定磷酸吡哆醛和磷酸盐配基,制备出三种吸附剂,并进行体外静态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吡哆醛吸附剂对LDL最大吸附量为1.30mg/mL,磷酸盐型壳聚糖和纤维素吸附剂对LDL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72mg/mL和3.12mg/mL,并且吸附量随配基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种吸附剂对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吸附。对吸附剂的灭菌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型纤维素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第一次报道磷酸盐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