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98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145篇
综合类   1623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04篇
  7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呼吸机在全身麻醉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10例尘肺患者,WLL术中采用西门子Servoi呼吸机呼吸管理,与2005年前WLL术中采用西门子710麻醉机呼吸管理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监测术中通气状况、气道峰压(PPEAK)、血容量的变化、双肺通气时间、耐管及应激反应情况.选择呼吸机管理的50例患者,分别采用容量控制(VC)模式及压力控制(PC)模式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第1侧肺灌洗术中两组通气功能、PPEAK无明显差异;第2侧肺灌洗术中呼吸机组术中低氧血症1例(0.91%)、CO2潴留2例(1.82%)、PPEAK(32.3±3.8)cm H2O,不耐管2例(1.82%),应激反应2例(1.82%),双肺通气时间(85.2±20.8)min;麻醉机组低氧血症8例(8.00%)、CO2潴留10例(10.00%)、PPEAK(37.5±4.1)cm H2O,不耐管32例(32.00%)、应激反应22例(22.00%),双肺通气时间(125.1±23.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PC模式下P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n)、呼吸肌做功(WOBM)分别为(22.40±1.08)cm H2O、(41.92±38.17)ml/cm H2O、(1.55±0.32)J,VC模式下上述各参数分别为(27.15±1.06)cm H2O、(38.17±1.61)ml/cm H2O、(1.88±0.36)J,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LL术中呼吸机呼吸管理可确保灌洗肺通气量,及时调整通气模式,利于肺顺应性恢复,提高耐管率,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PC模式较VC模式有较低的气道压力,可减少WOBM,降低肺损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肺部意外吸入异物的治疗.方法 对9例误吸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状态下经双腔气管插管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结果大容量全肺灌洗可冲洗出吸入肺部的大量异物及粉尘,减轻支气管阻塞,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结论 误吸早期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可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对1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3例伤员中,除1例因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伤后48h死亡外,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了休克期和感染期。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加强气道管理,为烧伤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2组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后,气管内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然后经气管插管注入PS(固尔苏)100~200mg.kg-1。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12、24、36h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比值)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12、24、36hFiO2、R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1、24、36hPI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36hPEE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2、24、36hMA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1、12、24、36hOI、a/APO2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18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对照组17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用氧、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S治疗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治疗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5.
全身麻醉中广泛应用吸入麻醉药,主要是由于其应用方便、可预见的临床作用(根据临床信息、呼末麻醉药浓度);同时,与静脉麻醉药相比,可以根据呼末麻醉药浓度准确估计其组织浓度;此外,应用吸入麻醉的病人总的麻醉消耗相对便宜.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卤族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镇痛分娩已成为趋势。在分娩镇痛的诸多方法中,椎管内阻滞是最有效的方法[1-2],其具有镇痛效果好、阻断产妇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胎儿及新生儿的酸碱平衡状态、产妇满意度高等优点。现就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应用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荟萃分析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 PubMed 数据库、Embase 数据库、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2014年10月以前对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运用 Cochrane 荟萃分析的方法,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试验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交叉核对。使用 Stata 9和 Review Man 5.3软件对数据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包括4667例哮喘患者,接受同等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吸烟组哮喘患者 FEV1改善值低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均数差(SMD)为-0.28 L;95%可信区间(95% CI )为(-0.46~-0.10),P <0.05];最大呼气流速改善程度也低于非吸烟组[SMD 为-0.58,95% CI 为(-1.01~-0.14),P <0.01]。结论吸烟与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七氟醚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每组16只。再灌注末,利用动物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采用1%TTC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并检测蛋白羰基化水平、心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功能指标恶化,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蛋白羰基化、丙二醛、SOD2和HO-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心肌GSH和GSH/GSSG明显降低[(6.43±0.70)nmol/L vs(15.94±2.20)nmol/L,2.04±0.28 vs 4.82±0.50,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七氟醚后处理组心功能指标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蛋白羰基化、丙二醛明显降低,心肌GSH、GSH/GSSG、SOD2和HO-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减少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氧化应激反应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镜检术的麻醉效果;并通过与目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探讨更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40例需行气管镜检术的患儿,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S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维库溴铵麻醉组(K组)。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患儿SpO2、HR、BP及ECG,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麻醉后心率、血压下降,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后心率、血压与K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S组较K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麻醉方法,都有满意的肌松效果,声门显露充分,无呛咳、屏气现象。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气管镜检术,可为手术操作提供满意的肌松条件,声门显露充分,患儿元呛咳、屏气现象,可避免置镜困难,减少声门、气道水肿及损伤,消除气管置镜引起的剧烈心血管反应;停药后可迅速苏醒,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七氟烷暴露新生儿术后早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行胃肠手术新生儿60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 500 9,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8分,ASA Ⅰ或Ⅱ级,按七氟烷暴露剂量,将患儿随机均分为3组(n=20):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吸入七氟烷时间(h)≤3.3%组(S1组)、3.3%<CET-SEV×吸入七氟烷时间(h)<6.6%组(S2组)、CET-SEV×吸入七氟烷时间(h)组≥6.6%(S3组),同期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未接受手术的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C组,n =20).实验组以4%七氟烷行吸入诱导,术中以七氟烷维持,采用气体监护仪监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实验组在术后48 h和7天分别测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照组同期测试BAEP.结果:术后48 h时七氟烷暴露组BAEP异常率为45%,主要表现为V波分化不良或消失、V波潜伏期(PL)延长、Ⅰ-V波波间期(IPL)延长,与C组比较,S2组与S3组BAEP异常率及S3组Ⅰ-V波I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术后7天时七氟烷组BAEP主要表现为V波PL延长、Ⅰ-V波IPL延长,与C组比较,BAEP异常率、PL及IP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较大剂量七氟烷新生儿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BAEP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