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97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148篇
综合类   1627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08篇
  7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正>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其多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尤其伴有头面部烧伤患者,是当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期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是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的关键。然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御功能及其黏膜再次受损,外界致病菌与尘粒易被吸入,吸痰等侵入性操作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2],而且常规机械通气会进一步加剧受损肺脏的损伤,导致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因此,  相似文献   
162.
报道1例因跌入盐酸池中误吸盐酸而引起急性中毒、并伴有化学性眼灼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为该类中毒的抢救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3.
吸入性肺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 ,早期为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继而坏死液化 ,外周由肉芽组织包裹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 ;脓肿破溃入支气管后咳出大量臭脓痰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X线胸片显示含气液平的空腔 [1 ] 。尽管本病不少见 ,但多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却比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1~ 2 0 0 1年间收治的 4 2例吸入性肺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师诊断的警惕性 ,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资料和方法1.资料 我院近 10年间收治的 4 2例肺脓肿患者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在 2 2~ 85…  相似文献   
164.
吸入性损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休克和烧伤脓毒症的治疗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烧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吸入性损伤所致的烧伤患者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且众多研究学者认为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的缺乏以及预后评价手段的不足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吸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及提高吸入性损伤预后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评价异氟醚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3~68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氟醚(I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吸入1.7%~2.3%异氟醚或2.5%~3.4%七氟醚,维持I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5~2.0 MAC、S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5~2.0 MAC至术毕。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开始后2h(T2)和术后1h(T3)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I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T2、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T1~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低于I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抑制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6.
<正>微创的理念深入人心,追求更舒适的麻醉手术过程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从生理微创到关注心理微创,是微创外科学的重大进步[1]。近年来,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可引起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即创伤后应激紊乱(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5]。如何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已成为世界麻醉学界的重要研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原谱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重庆地区4月~12岁过变应性鼻炎患儿6 197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结果:①在6 19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4 048例(65.32%)具有特应性,屋尘螨(65.06%)、粉尘螨(63.35%)和热带螨(40.07%)阳性率及其阳性程度居于前3位。②2006年至2012年间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依次为50.64%、80.21%、81.20%、82.36%、77.34%、71.18%、56.01%)先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再缓慢下降(r=-0.104,P=0.000)。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r分别为0.115、0.120、0.080;P分别为0.000、0.000、0.000),性别特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幼儿期:61.9% vs. 63.8%,P=0.739;学龄前期:73.6% vs. 69.7%,P=0.030;学龄期:78.4% vs. 73.4%,P=0.002)。④在男童的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变应性鼻炎患儿中,主城区患儿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县(幼儿期:43.8% vs. 64.7%,P=0.023;学龄前期:68.4% vs. 74.6%,P=0.027)。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是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随着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8.
马凯 《医学争鸣》2015,(3):19-21,25
为了了解布比卡因在硬膜外腔的浓度变化情况,作者设定了估算条件,依此来计算硬膜外腔布比卡因的浓度。从计算的结果发现:1给予常用浓度的维持量后,硬膜外腔布比卡因的浓度降低;维持肌肉松弛的时间缩短。2提高维持量的浓度,硬膜外腔的布比卡因能维持较高的浓度,达到较好的肌肉松弛度。由此提出假说:1局麻药的急性耐受性(tachyphylaxis/acute tolerance)是局麻药浓度降低的表现;2提高维持量的浓度可以克服局麻药的急性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9.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63-364
目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50例,年龄79~8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组(F&D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维持。F&D组患者切皮后即静注氟比洛芬酯1.0mg/kg,术毕静注地佐辛0.1mg/kg。C组患者静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毕15min后停止输注静脉麻醉药,达到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在拔管后5min、30min、60min、4h、6h、8h、24h、48h、72h对患者进行VAS镇痛评分,VAS评分大于3分者静注芬太尼0.5μg/kg。记录每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追加芬太尼的例数、24h内发生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例数、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结果:在5min至72h所有时点,F&D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在5min至4h时点,F&D组追加芬太尼的比例低于C组;在24~72h时点,F&D组无追加芬太尼患者。F&D组患者在24h内发生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不同时点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有显著的超前镇痛效应,减少了患者术后追加芬太尼量,降低了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0.
《陕西医学杂志》2015,(7):908-909
目的:对比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静脉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n=80)和对照组(B组,n=80)。A组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两组患儿入室前均给予氯胺酮1~2mg/kg静注,安静入睡后入室。A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0.16mg/(kg·min)持续输注,芬太尼1~2μg/kg、手术开始前1min静注氯胺酮2mg/kg,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1~2μg/kg、氯胺酮1mg/kg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麻醉前与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前与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且术中体动发生几率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可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躁动少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