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07篇 |
免费 | 1198篇 |
国内免费 | 3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59篇 |
妇产科学 | 63篇 |
基础医学 | 274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2092篇 |
内科学 | 1431篇 |
皮肤病学 | 371篇 |
神经病学 | 243篇 |
特种医学 | 2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75篇 |
综合类 | 5547篇 |
预防医学 | 1167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6835篇 |
129篇 | |
中国医学 | 2052篇 |
肿瘤学 | 5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8篇 |
2023年 | 664篇 |
2022年 | 816篇 |
2021年 | 1205篇 |
2020年 | 855篇 |
2019年 | 727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629篇 |
2016年 | 725篇 |
2015年 | 818篇 |
2014年 | 1273篇 |
2013年 | 1201篇 |
2012年 | 1544篇 |
2011年 | 1565篇 |
2010年 | 1408篇 |
2009年 | 1124篇 |
2008年 | 1087篇 |
2007年 | 858篇 |
2006年 | 802篇 |
2005年 | 696篇 |
2004年 | 592篇 |
2003年 | 551篇 |
2002年 | 442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3mg/kg、静吸复合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诱导后,置入LMASupreme喉罩行机械通气。咪达唑仑组应用0.1—0.2mg/(kg·h)咪达唑仑持续输注,静吸复合组1%~3%七氟醚持续吸入。2组均分别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4ug/(kg·min)、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麻醉。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1min(T1)、置入喉罩即刻(T2)、股动脉穿刺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拔除喉罩即刻(T5)、拔除喉罩后10min(T6)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评估患者拔除喉罩后改良Geller和Freye清醒评分情况。结果与T0比较,2组患者T1~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78±10)、(76±13)、(77±9)、(79±11)mmHg(1mmHg=0.133kPa)比(97±11)mmHg;(71±6),(69±5)、(70±9)、(72±10)次/min比(83±10)次/min;静吸复合组(70±12)、(73±12)、(73±15)、(72±12)mmHg比(98±10)mmHg;(69±9),(70±6)、(70±8)、(71±5)次/min比(80±9)次/min](均P〈0.05),与静吸复合组比较,T1时咪达唑仑组MAP升高[(78±10)mmHg比(70±12)mmHg](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清醒评分达6分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组[(2.9±0.6)min比(7.1±1.3)min、(4.1±1.2)min比(12.7±2.2)min、(6.1±1.4)min比(15.3±3.1)min](P〈0.05),拔除喉罩后清醒评分咪达唑仑组低于静吸复合组[(0.3±0.1)分比(0.6±0.1)分,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控性好,苏醒快速、完全、平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周剂量奈达铂增敏、体外高频热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医院肿瘤科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化疗标准组、放化疗试验组、放化热疗试验组,各33例.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估1年生存率.结果 放化疗标准组有效率为66.7%(22/33),放化疗试验组为63.6% (21/33),放化热疗试验组90.9% (30/33),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标准组1年生存率为54.5% (18/33),放化疗试验组为57.6%(19/33),放化热疗试验组为81.8%(27/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热疗试验组,体重增加占78.8%(26/33),卡氏评分增加占81.8%(27/33),与放化疗试验组[体重增加占60.6%(20/33),卡氏评分增加占69.7%(23/33)]、放化疗标准组[体重增加占54.5%(18/33),卡氏评分增加占75.8%(2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热疗试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1.8% (27/33),与放化疗标准组100.0%(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周剂量奈达铂增敏、体外高频热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提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儿童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组43例采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肌肉注射和他克莫司乳膏外涂,B组25例他克莫司乳膏外涂;疗程6个月;对该68例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治愈率、显效率优于B组(P<0.05).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和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儿童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安全有效;合并应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低钙透析、盐酸司维拉姆、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40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以低钙透析、盐酸司维拉姆、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骨化三醇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冲击治疗肾性骨病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高能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92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能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高能紫外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7.3%与对照组1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能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唐林)辅助治疗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排医院与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10月~2012年9月双向转诊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确诊患有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随机将所有DPN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此之上给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DPN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结果以88%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总有效率为70%的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片(唐林)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DPN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 7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口服,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性激素、糖代谢相关指标、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无明显变化,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LH/FSH比值也显著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