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3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264篇
内科学   315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2063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5篇
  8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刘兵  杨瑜琦 《华夏医学》2003,16(4):528-529
临时心脏起博在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中经常应用 ,传统的安置方法一般是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但因受患者不宜搬动且无 X线透视配合等诸多因素影响 ,故成功率不高 ,疗效欠佳。我院自 1 998年开始 ,尝试对部分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插入临时起搏电极 ,收效甚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本院 1 998年以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共 1 38例 ,其中经右颈内静脉穿刺 4 9例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4 6例 ,经股静脉穿刺 4 3例 ,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 .2 分析方法对三组患者的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成功率、安置时间、不良…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告至1993年12月随访到的357例埋藏起搏器患者381例次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认为随埋藏技术的提高,起搏器制造和功能的发展,导管造形的进一步改进,起搏器的并发症越来越少,有的并发症将不会再出现。其中死亡35例,主要死因为窒颤和心衰,故术后应注意对心衰和室速室颤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心电诊断技术的进步令人瞩目,为临床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诊断手段。但体表心电图(EGC)作为一种快捷简便的诊断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在各级医疗单位得到应用。本文报告1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伴胸前导联ST-T变化,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伴发右室梗塞(RVMI)情况。  相似文献   
44.
吴忠东  许力舒 《新疆医学》2004,34(3):141-144
房室正常顺序的电激动和机械活动、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同步性以及频率应答功能是心脏电机械活动的三个生理特点。目前提倡的生理性起搏就是为了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由于起搏器已在房室同步、频率应答等生理性功能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因此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恢复和保持左、右室及室内电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分析74例更换起搏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导线更换指标。方法:本组年龄12~87(62.8±18.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均为单腔VVI起搏。结果: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的埋置时间60~148(97.4±22.8)月,首次埋置时起搏阈值为(0.48±0.24)V,更换时为(1.29±0.64)V(P(0.01),增加0.81V,增幅为168%,首次植入时R波幅为(7.8±3.6)mV,更换时为(5.9±3.4)mV(P(0.05)。植入时电极导线阻抗为(664±122)Ω,更换时阻抗为(726±148)Ω,增幅9.3%(P(0.05)。7例因起搏阈值大于2.0 V或阻抗大于1 250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原电极导线使用率为90.5%。结论:埋置起搏电极导线8~9年后,90.5%原电极导线仍在可使用的范围内,能否支持到再次更换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194例正常人右胸、上腹导联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从其QRS波型分布结果及筛选出的V4R、MR、和ME三个导联出现QS波的特异性,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提出除V4R外,MR和ME亦应列为诊断右室梗塞的价值的检查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12个导联以外,加V4R、MR和ME三个导联协同检测,可以提高RVMI的检测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性,81岁。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10年。近3月来自觉胸闷、头晕。心电图检查(图略)示:问歇性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频率由原来的65次/min降至58次/min,窦性频率5l~52次/min,偶有窦性停搏2s以上,其后有延迟出现的房室交接区性逸搏。根据病史及心电图考虑为起搏器电池耗竭,经临床测试证实后给予更换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49.
自动化功能的起搏器是指一些起搏参数不需要体外程控的管理,它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自动调整,其中以自动阈值管理系统,表现最完美。美效力公司(Medtronie)生产的Kappa型起搏器便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下面着重分析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所植入10台Kappa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0.
双腔心脏起搏符合生理要求,国内安置双腔起搏器(DDD)渐多。1994年7 ̄8月为2例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