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3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43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74篇
口腔科学   153篇
临床医学   675篇
内科学   825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1411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682篇
  13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544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抑制RA患者关节周围及全身的骨量丢失是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7、IL-17等)是刺激导致RA患者骨量丢失的重要介质,破骨细胞是参与骨吸收的主要细胞,RANKL/RANK信号途径是RA炎症导致骨量丢失的主要通路。RANKL/RANK信号途径为以RA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代谢疾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其在免疫系统和破骨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形成了“骨免疫”理论,以更准确的揭示在RA继发骨量丢失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与骨代谢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综述了RA继发骨量丢失与RANKL/RANK信号途径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2.
近年来由小干扰RNA(siRNA)所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发展迅速,如何高效、安全地将siRNA转运至靶组织是决定这一技术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围绕构建siRNA的非病毒靶向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3.
背景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ed ligand,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其与受体DR4/DR5结合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备受关注. 目的 总结TRAIL通路在脓毒症中的可能机制,探讨其在脓毒症疾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内容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TRAIL可以加快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并参与脓毒症免疫耐受的形成. 趋势 TRAIL受体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作用机制也在不断地阐明.TRAIL及其受体在脓毒症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4.
1917年,在果蝇体内最早发现Notch基因。该基因部分功能缺失,可能造成果蝇翅膀边缘出现缺口,而被命名为Notch基因。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类信号通路。目前,Notch信号通路已成为发育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对于Notch信号通路与妊娠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认为,Notch信号通路可影响早期滋养细胞(CTB)分化、增殖、浸润及迁移,参与胚胎着床、胎盘及其血管形成,在胎盘血液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对子痫前期、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胎儿生长迟缓(FGR)等病理妊娠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笔者拟就Notch信号通路在妊娠相关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5.
146.
刘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552-1555
目的探讨风湿马钱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风湿马钱片,4片/次,1次/d,1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3 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晨僵等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血沉(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马钱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原则纳入同期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分析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与血管性眩晕关系.结果 AS合并血管性眩晕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及水平变化均高于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患者治疗前血清CML水平(OR=1.034,95%CI:1.009-1.060)、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OR=1.051,95% CI:1.021-1.081)、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水平变化(OR=1.333,95% CI:1.049-1.693)及治疗前血浆sCD40L水平(OR=1.025,95% CI:1.012-1.039)、治疗3个月血浆sCD40L水平(OR=1.040,95% CI:1.021-1.059)、治疗3个月内血浆sCD40L水平变化(OR=1.177,95% CI:1.079-1.284)均是血管性眩晕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AS患者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及血浆sCD40L水平变化单项及联合预测血管性眩晕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7、0.87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0.80),cut-off值分别取16.370 ng·mL-1、22.790 pg·mL-1时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结论 AS患者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可将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作为血管性眩晕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可溶性Fas蛋白(sFas)、可溶性Fas蛋白配体(sFasL)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并探讨三者对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绵阳富临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82例重症肺炎、196例轻症肺炎患儿和178例健康儿童,分别为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重症组患儿再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9例)和预后良好组(153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症组、轻症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以及联合指标预测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体重,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肺炎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重症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分别为(104.63 ± 19.75)ng/L、(1 062.36 ± 179.85)ng/L和(1 020.26 ± 59.71)U/L,轻症组患儿分别为(80.52 ± 13.66)ng/L、(703.57 ± 127.66)ng/L和(796.75 ± 43.02)U/L,对照组儿童分别为(58.78 ± 10.16)ng/L、(577.83 ± 121.22)ng/L和(632.59 ± 38.71)U/L;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以上3个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as:重症组 vs.对照组:t = 27.605、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17.322、P < 0.001;sFasL:重症组 vs.对照组:t = 29.908、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9.744、P < 0.001;MPO:重症组 vs.对照组:t = 71.920、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38.647、P < 0.001),重症组患儿以上3个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t = 13.885、22.488、41.973,P均< 0.001)。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5.93%(29/182)。预后不良组患儿双重/多重感染占比(χ2 = 12.081、P = 0.001)、多肺叶感染占比(χ2 = 32.378、P < 0.001)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t = 6.432、P < 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t = 3.658、P = 0.001)、C-反应蛋白(CRP)(t = 19.415、P < 0.001)、降钙素原(PCT)(t = 26.101、P < 0.001)、sFas(t = 13.717、P < 0.001)、sFasL(t = 5.357、P < 0.001)和MPO(t = 5.435,P < 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为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 5.969、95%CI:4.857~6.304、P = 0.029,OR = 7.485、95%CI:6.785~8.126、P = 0.014,OR = 5.332、95%CI:4.593~5.567、P = 0.010,OR = 4.959、95%CI:4.246~5.337、P = 0.015,OR = 5.143、95%CI:4.879~5.695、P = 0.003,OR = 6.126、95%CI:5.630~6.558、P = 0.008,OR = 8.325、95%CI:6.452~9.902、P = 0.005,OR = 8.469、95%CI:7.879~8.653、P = 0.001,OR = 9.132、95%CI:8.882~9.594,P = 0.003)。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预测重症组预后不良的Cut-off值分别为125.07 ng/L、1 171.21 ng/L和1 053.04 U/L;sFas、sFasL和MPO以及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90、0.897和0.955,3个指标联合预测AUC均显著高于sFas、sFasL、MPO水平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5.693、P = 0.005,Z = 5.192、P = 0.007,Z = 4.982、P = 0.009)。 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均偏高,且在预后不良重症患儿中水平均更高,其联合应用可预测患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9.
<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质疏松症(OP)Ⅱ型,常见于65岁以上且骨骼呈低转化者([1]).OP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及骨结构改变导致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病因认为与骨吸收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多和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的形成减少和活性降低有关系([1]).OP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及骨结构改变导致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病因认为与骨吸收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多和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的形成减少和活性降低有关系([2]).本文围绕骨保护素(OPG)-NF-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与老年性OP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明确老年性OP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通过蓝莓联合益生菌减少CXCL10/CXCR3的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蓝莓组(blueberry group,B组)、益生菌组(probiotics group,P组)和蓝莓益生菌组(blueberry+ probiotics group,BP组).除N组(100%普通饮食)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88.2%普通饲料+10%猪油+1.5%胆固醇+0.2%胆酸钠)制备NAFLD模型共12周.确认造模成功后再将剩余M组大鼠随机分为B组(蓝莓原浆1.5 mL/(100 g·d)灌胃)、P组(益生菌溶液1.5 mL/d灌胃)及BP组(蓝莓益生菌原液1.5 mL/100 g体重灌胃),并给普通饮食,共观察8周.结果 BP组与M组、B组、P组比较: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较M组、B组、P组减少(P<0.01).RT-PCR: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与M组、B组、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较M组、B组、P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蓝莓联合益生菌对比单独使用蓝莓或益生菌能有效改善NAFLD的病理组织结构,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是蓝莓与益生菌联合可减轻CXCL-10诱发的炎症反应,下调三酰甘油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脂质沉积,是改善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