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 在面瘫患者健侧部分面肌中注射A型肉毒毒素用以矫正口角歪斜和不对称的鼻唇沟,以满足美容的需要。方法 将2001年1月-2005年12月来在门诊和住院的部分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除对照组外治疗组分别在健侧面肌中注射A型肉毒毒素,依据注射剂量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组(各肌注射1.25u)、B组(各肌注射2.50u)、C组(各肌注射5.OOu)、D组(降、提口角肌和颧大、小肌各注射2.50U,笑肌注射5.00u)和E组(降、提口角肌和颧大、小肌各注射5.00u,笑肌注射2.50U),3d后定期观测每例患者双侧口角到门齿中缝的距离差。结果 除A组外,各治疗组的口角歪斜和鼻唇沟不对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注射剂量越大起效越快,持续时间越长,但表情动作受到的影响也略大。结论 根据口角歪斜和鼻唇沟不对称的程度,在健侧面肌注射相应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既可以较好地纠正面瘫患者的口角歪斜和鼻唇沟的不对称,又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例1,患者,女,34岁,因“右耳廓水疱1天,伴口角歪斜4h”于1996年10月4日11时急诊入院,查体:患者神志差;右耳廓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见散在水疱,个别水疱有渗出,右耳廓肿胀明显,右耳道深部下壁近鼓膜处见一绿豆样大小青灰色水疱,透明,鼓膜标志不清,512音叉检查为右耳传导性聋;右侧不能皱额蹙眉,右眼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左侧歪斜;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为右耳带状疱疹,面瘫。  相似文献   
23.
患者 男,19岁。因左耳流脓反复发作10年,眩晕、恶心反复发作2年入院。发病以来,伴左耳耳鸣及听力下降,无头痛呕吐,无口角歪斜及闭眼障碍。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左外耳道后上壁下塌破溃。左耳纯音测听(听力级)骨导平均听阈20dB,气导平均听阈60dB。颞骨CT:左侧颞骨示溶骨性骨质破坏,正常鼓室、鼓窦及乳突结构消失,听小骨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24.
25.
秋冬防面瘫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理学上属面神经因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民间误解为“被歪风所吹”而致。主要症状为:受夜凉后突发面部不对称,一侧面部毫无表情,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歪向一边,口水自动流出,进食时漏饭,味觉消失;严重者面部肿胀,  相似文献   
26.
2002年2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口角外侧径路切除下颌骨恶性肿瘤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肿瘤类型:下颌牙龈癌1例,下颌骨恶性肿瘤1例,口底癌1例,舌癌1例,颊癌2例。1·2肿瘤切除术式牙龈癌切除术+下颌骨矩形切除术1例,下颌骨半侧切除术2例,口底肿瘤切除术+下颌半侧切除术1例,舌癌切除术+保留下颌骨下缘矩形下颌骨切除术1例,颊癌切除术+下颌骨半侧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功能性淋巴清扫术2例。1·3手术方法于口角外侧0·5 cm处,沿口角下皱纹画切口线至下颌体部,全层切开下唇至前庭沟,再行向前、向后横切口剥离显露下颌骨。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截骨范围,如舌癌侵袭下颌骨可行下颌骨矩形锯骨,连同肿瘤一并切除;颊癌、口底癌侵袭颌骨可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术中按照一侧下颌骨切除术,先在颏部截骨处拔牙,再用大弯血管钳将线锯由下颌骨下缘经内侧引入口腔,由拔牙处牙槽窝上向外拉出,用骨膜分离器保护截骨处颊、舌侧的软组织,拉动线锯从牙槽部向下缘锯断下颌骨;用持骨钳将骨断端向下外下方牵引,切断舌侧黏膜附着,并绕过磨牙后区至颊侧于前庭黏...  相似文献   
27.
王华 《健康向导》2009,15(5):58-58
眼皮跳在老人来说,就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但是医学上是没有这种说法的!眼皮负责闭眼的工作,由围绕眼睛的眼轮匝肌所构成;而我们所说的眼皮跳,其实就是控制眼皮肌肉的神经不正常兴奋  相似文献   
28.
29.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63岁,因在床上神志不清约30min急诊人院。患者于30min之前,坐在床上同其女儿谈话时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不语。无呕吐,无口吐白沫,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口角歪斜。未治疗急叫我院出诊,接到我科。既往史:于半年之前因外伤导致腰椎骨折、腰髓损伤,行外科手术治疗,一月后出院,在家一直在床上养病。  相似文献   
30.
王海鑫 《解剖与临床》2009,14(4):230-231,234
目的:应用鼻翼和口角标记定位眶下孔和颏孔,为颌面外科手术避免损伤出入两孔的血管神经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取30例10%甲醛溶液固定尸体头部标本,解剖暴露眶下孔和颏孔。眶下孔和颏孔测量点为各自中心点,鼻翼测量点为鼻翼外侧下脚。测量两侧眶下孔、颏孔、鼻翼及口角之间的距离,眶下孔和颏孔最大径,鼻翼至经眶下孔垂直线的垂直距离、眶下孔至经鼻翼水平线的垂直距离、眶下孔至鼻翼直线距离,口角至经颏孔水平线的垂直距离、颏孔至经口角垂直线的垂直距离、颏孔至口角直线距离。结果:眶下孔定位在鼻翼上方(13.9±3.6)mm,向外(6.7±2.8)mm处;眶下孔与鼻翼间直线距离为(16.4±3.2)mm。颏孔定位在口角下方(20.6±2.9)mm,向内(3.4±3.1)mm处;颏孔与口角间直线距离为(21.7±3.3)mm。结论:以鼻翼和口角为标记定位眶下孔及颏孔位置,有助于临床避免损伤出入两孔的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