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522.
升麻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多样,历代本草中记载有净制、切制、酒制、盐制、醋制、黄精汁制、姜汁制、炒黄、蒸制、焙等11种炮制方法,江西樟帮、建昌帮亦有蜜麸炒、蜜糠炒等特色炮制方法,目前主要沿用净制、切制、蜜炙及炒炭方法。本文系统查阅古今医药文献,梳理升麻的炮制历史沿革,探究古法炮制意图,并归纳在工艺、成分、药理等方面升麻炮制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性状-成分-药效”关联的升麻炮制工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以最终构建“原理-工艺-标准”三位一体的升麻炮制研究模式,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升麻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23.
射干麻黄汤在临床上已运用上千年,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该文对射干麻黄汤的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并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为纲领预测射干麻黄汤的质量标志物。结果提示次野鸢尾黄素、射干苷、鸢尾苷、野鸢尾黄素、麻黄碱、伪麻黄碱、细辛脂素、甲基丁香酚、紫菀酮、表木栓醇、款冬酮、6-姜辣素、葫芦巴碱、消旋卡文定碱、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可作为射干麻黄汤的质量标志物,为射干麻黄汤的质量控制及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4.
解剖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与医学上取得的许多成就都直接关联。作为医学的基石,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至关重要。现以时间、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划分成启蒙、萌芽、缓进、迟滞、重启、形成和发展共7个时期,并通过认真梳理这一历史沿革,得到学科发展需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上,造势而生”的重要启示,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这门学科、探索学科演进的规律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525.
越鞠丸始载于《丹溪心法》,素来被冠以“治郁圣药”。通过梳理越鞠丸相关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发现在药材基原、炮制方法及处方剂量折算等方面存疑。根据文献归纳整理,建议方中苍术基原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干燥根茎;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的干燥根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神曲为建神曲,由面粉、麦麸、辣蓼、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制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面建议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炮制方法。剂量上,建议丸剂1次6~9 g,1日2次,成人用量为12~18 g/d,70~120丸/次,日总服用量为140~240丸;汤剂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各药材等分以6~10 g/d为参考。  相似文献   
526.
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及治法等方面对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中医研究现状加以归纳总结。MS病位在肾,同时累及肝、脾、胃、肺、心等脏腑,风邪、寒邪、伏邪、火热、劳倦、思虑、房事均与MS发病相关。目前中药治疗MS多以补肾为主,兼顾肝、脾,清热祛湿,化瘀祛痰为辅助,针灸推拿、传统运动等均有一定效果,中医心理治疗亦可应用于MS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527.
通过系统梳理泽泻汤的历代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沿革、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制约经典名方开发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考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由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致,泽泻基原为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白术基原为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饮片建议选用生品,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剂量选择以一两=3 g折算,泽泻15 g,白术6 g。该方古籍记载主治痰饮所导致的疾病,现代临床常用于梅尼埃病、高血压、高血脂、中耳炎等。  相似文献   
528.
<正>(续上期)2 吴又可《温疫论》问世及温疫学派的形成我国古代医家将一切外感热病都归属于伤寒,当然也包括疫病。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有许多医家开始对一切热病皆由伤寒所致的故见产生了疑问,似乎仅仅伤于寒不至于造成众多急剧的病证及其流行,其中必有其他病因和原由。故自魏晋以后,许多医家即开始思考探索形成某些比较危重且具有流行特点的外感热病的关键病因及发病的原由。受时代的局限和崇古尊经思想的束缚,这个过程是迂缓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529.
<正>在传统医籍中六君子汤同名方剂众多,现今流传最为广泛者为虞抟《医学正传》(下文称《正传》)六君子汤,以半夏、白术(以上各一钱半),陈皮、茯苓、甘草、人参(以上各一钱)的配比组成,作为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剂。笔者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出发,参照古籍文献对六君子汤的源流、同名方剂之间的联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望能对医学同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30.
中医学对于疫病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但对于疫病的系统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首篇即从秦汉时期到魏晋、隋唐、两宋以及金、元、明时期,对疫病病因的认识、病名的认定及辨治的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发展等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临床进一步认识与有效防治疫病有所裨益,并特别论述到元末明初王履有关《内经》“承制生化”理论的阐释和发挥,是与现代医学用免疫学理论辨治疫病的思路和方法相通应的。第二篇则讲述了明清时期开创于明代吴又可的中医温疫学派的形成,温疫各家有关疫病的理论和辨治湿热疫、热毒疫及瘀毒疫的经验和经典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