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冰亚 《中外医疗》2014,(12):21-23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及预后,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再行手术治疗的2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2次术后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病变残留和无残留两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变无残留者133例,占58.33%,残留者95例,占41.67%,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手术方式、病变级别、阳性切缘病变级别、阳性切缘部位、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HPV高拷贝、病变级别高、特别是原位癌、阳性切缘位于颈管端的患者病变残留高风险,需行再次锥切或严密随访。切缘部位为原位癌者建议扩大子宫切除。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意愿、生育要求、随访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比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PP)和冷刀锥切术(CKC)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切缘阳性率、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从治疗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CKC治疗,试验组接受LEEP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组切缘阳性率、术后复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锥切组织面积小、切口愈合时间快(P<0.05),术后切缘阳性率、病变残留率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率均更高(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个月试验组复发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与CKC相比,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中LEEP操作简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愈合快速,但切缘阳性率、术后短期复发率更高,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手术的安全切缘。方法:分析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167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全面评估肿瘤,依据肿瘤特点分别采用甲状软骨中份旁侧入路,环甲膜入路,气管入路,咽侧入路,会厌谷入路,会厌根入路,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分期与特点切除范围相应不同;记录肿瘤扩展范围、复发、喉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统计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3、5年失访分别为3例和4例,按复发和死亡计。3、5年复发率为15,122(12.3%)、23,94(24.5%),生存率为110/122(90.2%)、73/94(77.7%);19例复发中单纯局部复发11例,单纯颈部复发5例,颈部和局部复发3例,颈部复发8例中,Ⅱ、Ⅲ、Ⅳ区、气管旁、锁骨上分别为3、2、1、1、1例。淋巴结转移为231,1332,声门区13,198,声门上区110,554、跨声门型103,532,声门下区5,48;其中Ⅱ、Ⅲ、Ⅳ、Ⅴ区分别为121、78、13、9枚,喉前淋巴结6枚,气管旁淋巴结4枚。喉外侵犯甲状软骨板19例,甲状腺11例,气管6例,接力肌4例,胸骨舌骨肌2例,舌根9例。前连合、浸润性生长的深面切缘、会厌前间隙和舌根、披裂周围、软骨切缘以及Ⅱ区、喉前、气管旁淋巴结、甲状腺容易出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全面评估肿瘤、操作技术熟练,依据原发部位、分期、范围与生长特点采用适合的入路,充分暴露肿瘤,避免在肿瘤中操作,可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褥式减张缝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切缘坏死的发生.方法对6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褥式减张缝合减少切缘张力,结合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同期根治术患者306例采用闭式引流和加压包扎作为对照.统计住院期间手术切缘皮瓣缺血和感染表现.结果切缘皮肤花斑3.08% vs 7.52%(P=0.157),切缘皮肤表皮松解1.54% vs 5.88%(P=0.101),干性坏死1.54%vs 11.77%(P=0.003),切缘皮肤化脓性感染0vs 5.56%(P=0.009),皮瓣切缘一期愈合率96.92%vs 80.72%(P=0.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继发感染并不少见,褥式减张缝合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预防皮瓣切缘缺血坏死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6.
直肠癌安全远切缘与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肠癌的吻合口复发率在5%~15%犤1犦,其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的残留,而这种癌旁黏膜已有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分子水平的改变,可能发展为新生癌犤2犦。由此,我们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直肠癌远侧癌旁移行黏膜中K-ras及p53基因的突变范围,拟从分子病理学领域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切缘。1.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为1998年6月~2000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手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52岁。高、中分化腺癌50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11例。DukesA、B、C及D期分别为14、23、25、6例。54例行…  相似文献   
77.
食管、贲门癌725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食管、贲门癌手术725例外科治疗分析,本组手术切除609例(84.0%),切除组手术死亡16例(2.6%),发生吻合口瘘21例(3.4%).切缘癌残留45例(7.4%).术后5年生存率为27.0%(103/382).其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29/180)和36.6%(74/202).未能切除的116例均在13月内死亡。并就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除范围、吻合瘘预防、切缘癌残留及综合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因素及处理。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因CIN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中切缘残留20例,无切缘残留121例。分析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切缘阳性、病变程度,以及是否专科手术者的关系。结果:141例中切缘残留20例(14.1%),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6例(80%),对照组无切缘残留121例,重度宫颈糜烂13例(10.7%)。141例宫颈锥切患者,由普通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54例,切缘阳性13例,切缘阳性率24%;由专科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87例,切缘阳性7例,切缘阳性率为8%。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应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随诊,来确定是否行二次锥切术。  相似文献   
79.
于滨  赵文和  于跃明 《河北医药》2010,32(4):392-394
目的HE染色病理大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指标CDX-2研究中低位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CMI)的存在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1例,手术标本制作成HE染色及CDX-2染色的病理大切片进行检测。结果HE染色及CDX-2染色病理大切片检测中下段直肠癌系膜CMI阳性率分别为21.95%、31.71%。在肿瘤分化程度方面,2种检测方法均证实高、中分化组CMI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组(P〈0.05)。在肿瘤位置(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方面,2种检测方法均显示〈5Cm组CMI阳性率高于≥5cm组(尸〈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开腹/腹腔镜)均与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是CM!存在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CMI者,术后应行规范的放化疗。  相似文献   
80.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通过对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界定远端移行粘膜存在的范围.直肠癌根治术标本54例,于自然张力下取肿瘤下缘1.0cm(A组)、2.0cm(B组)、3.0cm(C组)粘膜标本,对照组(D组)40名正常直肠粘膜取自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PPH)标本,采用PCR-SSCP法分别检测各标本的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A、B组基因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2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C组基因突变率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72).按病例分析,54例p53突变者占35.2%(19/54);k-ras突变者占20.4%(11/54);44.4%(24/54)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突变,6例(11.1%)出现p53和k-ras基因同时突变.突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癌肿大小、病理类型、TMN分期等因素均无关.直肠癌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突变多位于2cm内,3.0cm处与正常粘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界定为分子遗传学上的远端最小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