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75篇 |
免费 | 382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115篇 |
口腔科学 | 67篇 |
临床医学 | 400篇 |
内科学 | 226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15篇 |
综合类 | 1538篇 |
预防医学 | 713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59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434篇 |
肿瘤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451篇 |
2020年 | 309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221篇 |
2014年 | 360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385篇 |
2011年 | 343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388篇 |
2008年 | 349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心病患者先天禀赋运气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病患者受孕、出生、百天、周岁共4个时段的运气特征,探讨先天运气禀赋对后天心病罹患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将东直门医院11年的住院病例按照五脏分类,采用逻辑回归法,以是否罹患心病为因变量,不同时间的五运、六气为自变量,筛选出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运气因素.结果 乙年出生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要增加1.175倍(P<0.05),出生后1周岁时期主要分布在乙年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亦增加1.169倍(P<0.05).结论 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禀赋运气为金运不及(乙年),其重要影响时段在出生期及1周岁期. 相似文献
112.
附子山萸汤治疗乏力疲劳之症,以下肢疲劳乏力效果最佳,通常不伴腰酸或腰酸轻微,脉象多弦细、弦弱或细弱,总以沉、涩、弱、弦、微等虚、寒之脉象为用方之脉征,寒重酌增附子用量,虚甚酌增山茱萸用量。同时应注意结合当年运气特点,适当增减药物。 相似文献
113.
中医“六郁”之说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53-55
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正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的育龄期女性,未避孕1年及以上未孕,属中医"全不产""断续"等范畴。研究发现,随着女性年龄增大,尤其超过35岁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不孕发生率、妊娠失败率均呈上升趋势~([1])。随着社会发展,晚婚女性增多,以及国家生育政策调整,高龄(≥35岁)女性不孕症患者占比升高,且多为继发性不孕~([2])。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高龄不孕症上仍有极大局限性,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少,胚胎移植周期取消率高达9.3%~([3])。 相似文献
115.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116.
上溯《灵枢》《素问》《伤寒杂病论》,博采瘟疫之说,结合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新报道、诊治指南与临床信息,探讨固护脾胃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性。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中应将固护脾胃贯穿始终,预防期重在健脾祛湿,可通过药膳、茶饮、口服汤药等以治未病;治疗期由于病邪传变迅速,故以祛邪为主,但不可过用苦寒伤脾伐胃之品;康复期百脉皆虚,不可大补,只可清养脾胃之气,总以益肺健脾为主。 相似文献
117.
从五运六气理论推演天时气化,据实际气候指标拟定全国16方域六气气化数值。参合两者,提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何以发于己亥岁末之鄂,并据患者易见症状表现,辨识此肺炎乃风温夹湿之疫厉。然后分析其易感之地,以鄂湘赣为最,次则浙闽两广江苏,以其气化相近也;好发之人,以肺脾气虚湿盛者为甚,次则肝气失调、素体孱弱者,以其正虚邪凑也。进而推测疫情演化趋势,庚子岁半之前,疫情正烈;岁半而后,当衰减而泯灭。中医防治,当以出具防治方药为本,参考古今医家治疫理法,结合自家经验,拟定防治方药八帧。 相似文献
118.
119.
科技和医学的发展, 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越来越多的医务界同仁同时也意识到ICU幸存者的致残率居高不下。超过70%的ICU幸存者存在以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和精神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ICU经历综合征(PICS), 严重影响患者及其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所带来的医务人员紧缺、限制家属探视、缺少个性化护理等一系列问题, 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PICS的预防和患者的照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ICU患者的救治应从单纯关注ICU内的死亡率向提升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转变, 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践行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理念, 以呼吸康复促进全方位健康照护。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