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8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815篇
内科学   604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2444篇
预防医学   49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657篇
  33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氧疗+一般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059);实验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1,P=0.001);实验组发生迟发性脑病6例(8.0%)低于对照组16例(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3,P=0.02)。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可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2.
黄志庚 《陕西中医》2014,(6):665-66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2.9%,治疗组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LT、Fg、APTT比较,治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对脑的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单用乳酸依沙丫啶与乳酸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来86例妊娠15~24周在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孕妇,将其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组,各43例。单用组给予乳酸依沙丫啶,合用组给予乳酸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合用组成功率为100%,单用组成功率为93.02%;合用组出血量、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等相关指标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妊娠引产采用乳酸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能够缩短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78-3579
评价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X组和Y组各45例。Y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X组患者在Y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X、Y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Y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X组患者的(95.6%)较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相对于Y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7.8%),X组患者的(2.2%)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共7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lL-1β、II-8和IL-12的表达,观察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β、IL-8和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1β、IL-8和IL-1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并能有效调节血清中IL-1β、IL-8和IL-12的表达,进而调节微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制剂、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伊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0次/d,14d为一疗程;4周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百分率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8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基本治愈1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63-66
目的利用临床病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在急性脑梗死基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年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8.5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和Barthel Index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在一年后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9.52%)(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降低复发率,可得到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连续观察14 d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血浆MMP-3、TNF-α、SOD、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血浆MMP-3、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提高,MDA含量降低,且改善情况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细胞的氧化损伤,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草分枝杆菌治疗,对照组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7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47,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