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806篇
内科学   598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2425篇
预防医学   49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23篇
  29篇
中国医学   648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尿激酶溶栓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9(MMP-9)表达及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制作大鼠自体血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尿激酶组、脑缺血组、尿激酶+依达拉奉组;每组20只,另加20只为假手术组。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9表达,RT-PCR检测MMP-9mRNA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结果:尿激酶组中7只发生脑出血,脑缺血组仅1只有红细胞漏出血,尿激酶+依达拉奉组4只发生脑出血,且出血体积较尿激酶组明显减少。尿激酶组中MMP-9在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尿激酶+依达拉奉组表达相对减少,与脑缺血组及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微量表达。MMP-9mRNA表达与MMP-9在各组中表达一致。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尿激酶溶栓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及MMP-9蛋白表达,并可能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2011)、CNKI (1995~2011)、维普数据库(1995~2011)和万方数据库(1995~2011),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 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33例,对照组360例.各纳入研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报道采用随机方法 但未提及具体随机方法,也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情况.Meta分析结果 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方面与单独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0R (95%CI)为2.67(1.33,5.39)];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其SMD(95%CI)为-5.70 (-7.31,-4.09)].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对神经功能障碍有良好改善作用.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人研究的质量较低,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影响了结果 的论证强度,因此上述结论 应谨慎对待,并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下,甲组患者主要选择注射用丹参为治疗方法,而乙组患者主要选择在注射用丹参的前提下使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也比甲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减轻了急性脑梗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治疗的质量,有效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了加强对他达拉非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合成4个新型他达拉非的杂质。方法以(1R,3R)-1-(1,3-苯并二氧戊环-5-基)-1,2,3,4-四氢-9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甲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水解、Boc酸酐保护、苄酯保护反应,再经酸催化脱除保护基和异构化制得关键中间体6a、6b,该中间体分别经酰化、氢化脱苄反应合成杂质Ⅰ_1、Ⅰ_2;Ⅰ_1、Ⅰ_2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杂质Ⅱ_1、Ⅱ_2。结果与结论合成的4种杂质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经NMR、MS谱确证,4种杂质的纯度达到96%以上,可作为他达拉非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并总结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13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共计65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为观察组,共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室为患者选择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采用脑梗塞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单独用药治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7.
靳俊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13-5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降这116例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的研究对象各有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红花黄色素静滴、拜阿司匹林、脱水剂、辛伐他丁口服,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两组患者都严禁使用降纤、溶栓、抗凝等药物以及其他的神经保护剂,116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的14d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并进行其他的常规检查,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8.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致死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研究表明,中国现存700余万脑血管病患者中68%~80%为急性脑梗死[1]。急性脑梗死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扩容等治疗,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二是应用神经保护剂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依达拉奉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安全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细胞功能[2,3]。我们于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3年6月到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例)给予我院制剂损伤胶囊口服配合依降钙素肌注并;对照组(n=36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4)骨密度值(BMD);行腰/胸椎正侧位检查,观察两组骨折发生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缓解,但对照组治疗后6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0.680)、(-2.24±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2.3%、观察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可有效的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提高骨密度,同时损伤胶囊可降低早期骨折的发生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将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卫生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