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8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920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79篇
综合类   2257篇
预防医学   447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2270篇
  32篇
中国医学   856篇
肿瘤学   5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麦国荣 《医学信息》2005,(10):24-25
20世纪80年代发现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药物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这类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和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增加骨量,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目前,Bps类药物已发展至第3代,以第3代Bps类药物的抗骨吸收活性最强,是第1代的5000—10000倍。  相似文献   
82.
阿仑膦酸钠对兔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骨陷窝形成分析法观察阿仑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建立兔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分别与骨片或成骨细胞提前作用,然后再将骨片或成骨细胞分别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发现当阿仑膦酸钠(10^-11,10^-9,10^-7mol/L)与骨片预处理后,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目减少,其抑制率分别为19.5%(P<0.05)、49.0%(P<0.01)和74.5%(P<0.01)。用阿仑膦酸钠(10^-9,10^-7,10^-5mol/L)预处理成骨细胞后,仅在高浓度(10^-5mol/L)时可见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明显减少,其抑制率为62.8%(P<0.01)。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能直接或通过成骨细胞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83.
博宁治疗转移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博宁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致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肿瘤患者被核素骨扫描证实有多处骨转移灶,并伴有相应部位明显疾病。所有病例静脉滴注博宁90mg(溶于0.9%生理盐水500ml中)共3次(间隔30d)后,随访观察患者疾病、睡眠和活动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博宁对癌骨转移性骨痛的显效应为39.0%(16/41),有效率为38.9%(19/41),无效率为14.6%(6/41),总有效率为85.4%。19例于3个月后复查骨扫描:少数病灶缩小,放射性减低或消失,但也有新病灶的出现。结论 博宁虽不能阻止骨转移癌新病灶的出现,但对骨转移癌骨痛疗效较好,安全,副作用小,尤适用于因骨髓抑制而不能接受核素内照射治疗者。  相似文献   
84.
中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70年代后许多新型的制相继问世并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如降钙素,活性素生素D,双素酸盐,氟制剂,同化类固醇,伊普拉封(黄酮),生长激素,胰岛屿纱样生长因子,锶等。  相似文献   
85.
^153Sm—EDTMP骨摄取率测定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采用全身显像法测定^153Sm-EDTMP(乙二胺四甲撑膦酸)骨摄取率,并探讨骨摄取率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Elscint双探头γ相机,于注射^153Sm-EDTMP后10分钟和6小时,对66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全身显像并测定骨摄取率。结果 66例患者全身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范围在31.9%-86.6%之间,平均56.0%,^153Sm-EDTMP骨摄取率高的患者的总体疗效好干骨摄取率低的患者。根据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以红骨髓吸收剂量限制在1400mGy为标准进行个体化给药,66例患者所接受的治疗剂量在1.40-2.27GBq之间(平均1.90GBq),骨髓吸收剂量在1370-1430mGy之间(平均1400mGy)。结论 通过测定^153Sm-EDTMP进行安全而有效的个体化给药,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骨髓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 99m Tc- Q3和 2 0 1 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 ,进一步揭示 99m Tc- Q3和 2 0 1 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于麻醉下开胸 ,摘取心脏 ,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 心肌对 2 0 1 Tl的净摄取值大于 99m Tc- 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 99m Tc- 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4~ 2 5分钟内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低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 40分钟内 2 0 1 Tl清除比 99m Tc- 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 2 0 1 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 ,而 99m Tc- 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 由于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 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 ,故 99m Tc- 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症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症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对体外培育破骨细胞的具体抑制作用,绘制特征性曲线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培育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获得破骨细胞并将其分为唑来膦酸组、伊班膦酸组、帕米膦酸组、对照组。其中,唑来膦酸组培养液中加入唑来膦酸,药物的阶梯浓度为:10-3、10-2、10-1、1、10、102、103μmol/L。同时,伊班膦酸组与帕米膦酸组加入相应药物的阶梯浓度相同,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形成、迁移、粘附、骨破坏的抑制作用特征并进行比较,绘制特征性曲线。结果随着药物浓度逐级增大,多核细胞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10、102μmol/L。三者50%有效浓度分别为0.66、5.58、51.9μmol/L。结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参考破骨细胞抑制特征曲线,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静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89SrCl2、骨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以147例恶性肿瘤并发多性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89SrCl2治疗组59例、骨膦治疗组56例、^89SrCl2和骨膦联合治疗组32例,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 ^89SrCl2治疗组和骨膦治疗组对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80.4%,对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17%和9%,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9.2%和44.6%,两组3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6%,与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骨病变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6.9%和75%,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例毒副作用均较小。结论 ^89SrCl2和骨膦均对骨转移癌在镇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疗效,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0.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aji细胞和B95-8细胞EB病毒抗原的表达。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浓度的茶多酚与亚硒酸钠联合对Raji细胞EBV-E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纯茶多酚或亚硒酸钠的抑制作用。两药显示相互协同增效的作用 。抑制率与药物浓度相关;单纯茶多酚对B95-8细胞EBV-VCA表达无抵制作用,但茶多酚能增强亚硒酸钠对B95-8细胞EBV-VCA表达的抵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