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75篇
  免费   10025篇
  国内免费   6668篇
耳鼻咽喉   1914篇
儿科学   2201篇
妇产科学   2604篇
基础医学   13210篇
口腔科学   2421篇
临床医学   25170篇
内科学   15539篇
皮肤病学   3261篇
神经病学   2880篇
特种医学   7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3篇
外科学   9590篇
综合类   55055篇
预防医学   21899篇
眼科学   1836篇
药学   21018篇
  226篇
中国医学   10497篇
肿瘤学   10650篇
  2024年   967篇
  2023年   3812篇
  2022年   3509篇
  2021年   4298篇
  2020年   4046篇
  2019年   4189篇
  2018年   2292篇
  2017年   3807篇
  2016年   4470篇
  2015年   5353篇
  2014年   8651篇
  2013年   8828篇
  2012年   11437篇
  2011年   12390篇
  2010年   11572篇
  2009年   11363篇
  2008年   13159篇
  2007年   11880篇
  2006年   10715篇
  2005年   10949篇
  2004年   8789篇
  2003年   8027篇
  2002年   6429篇
  2001年   5684篇
  2000年   4221篇
  1999年   3801篇
  1998年   3375篇
  1997年   3306篇
  1996年   3174篇
  1995年   2683篇
  1994年   2402篇
  1993年   1729篇
  1992年   1440篇
  1991年   1354篇
  1990年   1130篇
  1989年   1161篇
  1988年   346篇
  1987年   288篇
  1986年   200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32.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根源对于综合征这个术语,大家已经越来越熟悉了。所谓综合征,是指用来定义某种疾病的一组体征和症状。例如,我们现在知道,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我们的免疫系统受损了,抵抗感染的能力降低了。  相似文献   
33.
<正>儿童期最多见的血管瘤是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和卡波济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本文仅对此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药物治疗作简单论述。之所以将此两类血管肿瘤的治疗一并叙述,一是因为两类血管肿瘤在儿童期,特别是婴儿期较为常见,还因为两类肿瘤的治疗药物有相当大的重叠。1概述IH的发展过程:婴儿血管瘤起病早,新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应用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80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将上述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宫瘤消胶囊口服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及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患者的P、E2、LH及FS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片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35.
3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70-2072
目的研究三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对HIV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HIV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HIV RNA转阴率、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HIV RNA转阴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及替诺福韦三种药物联合治疗HIV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患者HIV RNA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7.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39-34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的2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25例,咳嗽14例,咳痰11例,身体乏力23例,腹痛14例,腹泻4例,盗汗4例,胸痛4例。给予结核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好转10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5例,给予非结核患者临床治疗后,结果显示在10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好转6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1例。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率较高,对其临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对免疫力较差,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颗粒对原发性肝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1∶1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1)在性别、年龄、合并乙型肝炎、Child-Pugh分级、AFP值、临床分期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肝癌患者在治疗各时间节点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 = 0.829,P < 0.001)。(3)VEGF浓度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3月降至术前水平(P > 0.05),HIF-1α在TACE后3月仍高于术前(P < 0.05)。(4)扶正消瘤颗粒可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5)扶正消瘤颗粒可减少TACE序贯RF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 < 0.05)。(6)血清中VEGF水平与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P > 0.05,r = 0.251),HIF-1α水平与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性(P < 0.05,r = 0.450)。结论 扶正消瘤颗粒可明显改善TACE序贯RFA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铂类药物在实体瘤儿童化疗过程中对听力的影响,考察铂类化疗药导致听力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化疗的实体瘤儿童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化疗过程中均使用铂类化疗药,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共纳入0.2-12.5岁实体瘤患儿47名,共计94耳,进行化疗的平均次数为5.4次(3-10次)。ABR检查中以任意一耳听阈大于30d B n HL为听力损伤,第6疗程听力异常发生率为6.4%(6/94),与基线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疗程ABR阈值与基线水平相比,ABR阈值明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TA检查中第6疗程6k Hz、8k Hz测听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应阈值明显提高;DOPAE提示第6疗程6k Hz、8k Hz,通过率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是铂类药物耳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0.912),提示年龄越小铂类药物的耳毒性越易显现。结论铂类药物用于儿童实体肿瘤化疗可引起听力损伤,在高频部分(6-8 k Hz)尤为显著。DOPAE、纯音测听及ABR可作为监测、评价铂类药物耳毒性的重要指标。儿童年龄越低则铂类药物引起听力损伤的危险越大,低龄儿童使用铂类药物时更需加强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