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4篇
  10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所有标本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切缘情况。从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5.0%)最大切缘>2 cm,57例(95.0%)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31例(51.7%)最大切缘>2 cm,29例(48.3%)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6例(10.0%)患者的手术标本镜下切缘阳性,54例(90.0%)切缘阴性;对照组15例(25.0%)镜下切缘阳性,45例(75.0%)切缘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在行二次扩切后切缘仍为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手术。结论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指导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术前定位及转移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5~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根据经皮CEUS示踪结果,在皮肤表面标记SLN位置及数目,根据其增强模式评估SLN转移风险,并在术中联合亚甲蓝共同确认SLN的位置及数目。以亚甲蓝染色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经皮CEUS预测SLN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EUS与SLN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2名超声科医师对SLN增强模式判读的一致性。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CEUS评估SLN结果的差异。 结果21例患者中,经皮CEUS共检出32枚SLN,亚甲蓝染色共检出71枚。经皮CEUS体表定位的SLN均为术中亚甲蓝染色的SLN,患者经皮CEUS检出(1.6±0.9)枚SLN,低于亚甲蓝染色检出的(3.4±1.4)枚(t=5.017, P<0.001)。CEUS预测SLN转移风险:判定有SLN转移患者9例(病理证实SLN有转移7例,无转移2例),判定无转移患者12例(病理证实SLN无转移11例,有转移1例)。CEUS评估SLN状态的敏感度7/8,特异度11/13,阳性预测值7/9,阴性预测值11/12,准确率85.7%(18/21)。CEUS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 =0.704,P=0.001)。2名超声科医师对CEUS中32枚SLN增强模式的判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9,P<0.001)。不同组织学分级的患者,其CEUS预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结论经皮CEUS是乳腺癌患者SLN术前定位及转移风险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胃镜下亚甲蓝染色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下有胃黏膜异常表现的46例患者,用0.5%的亚甲蓝均匀喷洒于胃黏膜,然后在染色的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将同期胃镜下有胃黏膜异常表现但未染色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染色组有29例存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GIM)和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TP),检出率63.04%,对照组检出率为24%。结论胃镜下亚甲蓝染色可明显提高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3月,选择性收治了2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6例亚甲蓝注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12个月.所有26例患者中,有1例腰痛症状术后有轻度改善,但3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另有2例腰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小于2分;其余23例中,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者4例,有显著改善者6例,最后随访时VAS小于2分,另外13例有明显改善,其vAS评分至少比术前降低2分.术后26例中,20例腰椎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的ODI评分明显降低.术前和术后的VAS和OD 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为难治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结果统计分析不同规格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结果有差异。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注射亚甲蓝500mL袋装盐水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传统沙袋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应用于固定头部,观察组128例采用注射亚甲蓝注射液500mL的袋装盐水。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体位垫固定牢固情况、术野暴露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体位摆放时的病人舒适度和体位垫牢固度、术野暴露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亚甲蓝注射液的500mL袋装盐水在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使用简单方便、体位摆放固定且提高了病人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沙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亚甲蓝残留量在病毒灭活血浆中的限量检测方法。方法留取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滤过前和滤过后的样本各30份,每10份为一组,共分为三组:对照组,使用批号为2013001-A的病毒灭活过滤器;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均使用批号为2013002-B的病毒灭活过滤器。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对血浆样品和标准品中的亚甲蓝进行萃取分离,结合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计算得到3组试验中每袋血浆的亚甲蓝释放量、残留量/率。用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计算总蛋白测定回收率;使用血凝仪测定VIII因子含量,计算VIII因子回收率。结果三组亚甲蓝释放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亚甲蓝残留量及亚甲蓝残留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试验一组比较,试验二组亚甲蓝残留量及亚甲蓝残留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新型过滤器对血浆中亚甲蓝过滤两次,既能缩短过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率,保证血液产品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去白细胞四联血袋采集全血分离制备成新鲜血浆,加入1μmol/L亚甲蓝,置4℃、光照度30 000~35 000Lx的可见光下左右摆动照射30min。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新鲜血浆各10ml,分别计数白细胞并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中Ⅷ因子和Ⅴ因子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减少不明显(P〉0.05);残留白细胞计数由(5.72±1.56)×106个/U下降到(1.14±0.37)×104个/U(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法对新鲜血浆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影响不大,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照法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份病毒灭活血浆,检测灭活前后的血浆容量、总蛋白、凝血因子及亚甲蓝的残余量;选取15756人份HBsAg、抗-HCV、抗-HIV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阴性者的血浆,在病毒灭活前后分别进行HBV、HCV、HIV的核酸检测;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灭活处理的血浆,血浆容量达到(227.34±5.21)g,回收率达到(96.67±2.34)%;血浆总蛋白、血浆凝血因子(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分别达到(88.69±3.32)%,(86.84±2.16)%和(84.62±1.86)%,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经病毒灭活后亚甲蓝的残余量为(1.17±0.05)μmol/L,而过滤后残余量减少至(0.16±0.03)μmol/L,去除率达到86.32%;对15756人份血浆进行HBV、HCV、HIV核酸检测,发现HBV阳性23例,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1.52‰,进行病毒灭活后,HBV、HCV、HI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病毒灭活的血浆,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0.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 h内400 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 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 ℃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 000~ 38 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 ℃照射35 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 mL,立即置于-80 ℃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