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4篇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亚硝基哌嗪对转基因小鼠TNF受体相关因子2和p16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二亚硝基哌嗪(N,N′-dinitrosopi- perazine,DNP)对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TNF受体相关因子2(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TRAF2)、p16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两者关系。方法HE染色法观察转基因小鼠组(TC)、转基因小鼠DNP诱导组(T1)和野生小鼠组(CC)、野生小鼠DNP诱导组(CI)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TRAF2、p1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I、TC、CI和CC组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率分别为90%、10%、0和0。与TC、CI和CC组相比,TI组TRAF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RAF2和p16基因表达水平在TC和CC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加,DNP可提高其增殖活性,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与TRAF2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和p16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哌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水缩尾法、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法、尼可刹米惊厥法和小鼠断头法分别观察哌嗪的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脑缺血作用。结果300mg/kg的哌嗪对扭体法、热水缩尾法等测试,均有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镇静催眠作用;对抗尼可刹米所致小鼠惊厥;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时间。结论哌嗪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3.
万君玥  陈华  尹婕 《药学学报》2021,(5):1439-1443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盐酸曲唑酮原料药及制剂中2种遗传毒性杂质: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和1-(3-氯苯基)-4-(3-氯丙基)哌嗪盐酸盐.本文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进行色谱分离,以5 m...  相似文献   
24.
研究不同来源及不同部位夏枯草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所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5种酚酸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夏枯草抗氧化活性与总酚酸含量间的相关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服务。以夏枯草50%甲醇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PPH和HPLC测定夏枯草的抗氧化活性及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5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DPPH采用夏枯草50%甲醇提取液0.5 m L与0.1 mmol·L~(-1)DPPH·乙醇溶液反应60 min,于51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清除率及IC50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HPLC采用Epic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80 nm进行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多批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夏枯草的抗氧化能力与其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总含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夏枯草50%甲醇提取液与0.1 mmol·L~(-1)DPPH·乙醇溶液反应的量效范围为0.300~1.65 g·L~(-1)(药材),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007 84~0.980,0.011 5~1.44,0.008 64~1.08,0.080 0~1.00,0.079 8~0.998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6%,96.88%,100.3%,102.1%,104.5%,RSD分别为1.8%,1.6%,1.7%,0.62%,0.75%。夏枯草各部位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酸含量和在一定的药材质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在确定的药材质量范围内,采用DPPH生物测定法结合HPLC含量测定法共同用于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可考虑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用于夏枯草质量标准的修订。  相似文献   
25.
目的:考察川芎在不同条件下抗氧化药效物质的溶出和生物效价的关系.方法:将川芎通过10种方案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标准曲线法测定阿魏酸、咖啡酸和川芎嗪的含量,通过紫外光谱(UV)检测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作用,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阿魏酸哌嗪分散片与阿魏酸哌嗪片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二者是否等效. 方法 18名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阿魏酸哌嗪分散片或普通片20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分散片和普通片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T1/2ke分别为(0.57±0.45)和(0.57±0.46)h;Tmax分别为(0.35±0.22)h和(0.31±0.13)h;Cmax分别为(2.99±1.46)mg·L -1和(3.01±1.55)mg·L-1;AUC(0~T)分别为(2.20 ±1.12)和(2.07±1.00)mgh·L-1.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6.80±15.65)%,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阿魏酸哌嗪分散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7.
核磁共振技术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多变,对照品难以获得,目前常用的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在结构的确证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禁毒实战中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鉴定受到限制。核磁共振技术是解析未知物结构最有效的手段,特别适合于结构变异迅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分析确证鉴定。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哌嗪类、苯乙胺类、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和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筛查中的应用,发现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有各自基本一致的特征母体结构和相应的NMR信号,可以为快速鉴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类别提供科学证据。并对扩散排序谱以及液核联用技术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筛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5-甲氧基色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受体拮抗活性。方法: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等反应合成目的物;测定目的物体外α1-受体拮抗活性。结果: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ESI-MS质谱确证;化合物WBI-2、WBI-3、WBI-4、WBI-8、WBI-9和WBI-14对大鼠肛尾肌动脉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大于50%)。结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活性(pA2)低于阳性对照药哌唑嗪。  相似文献   
29.
生姜中一种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采用溶血实验,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测定,采用受辐射质粒构象改变等方法测定从生姜中分离得到的一新的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化合物1)的抗氧自由基损伤活性。结果:化合物1能显著抑制H2O2致人红细胞溶血作用(P<0.01);明显抑制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P<0.01);显著抑制受辐射质粒超螺旋构象百分率的下降(P<0.05或P<0.01)。结论:化合物1具有明显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运用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试验组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200 mg/次,3次/d,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达标时间及尿蛋白消失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91.67%,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BUN达标及尿蛋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运用血液透析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肾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