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5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52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125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327篇 |
口腔科学 | 76篇 |
临床医学 | 1977篇 |
内科学 | 836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210篇 |
特种医学 | 3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32篇 |
综合类 | 3361篇 |
预防医学 | 782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1853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636篇 |
肿瘤学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350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582篇 |
2020年 | 382篇 |
2019年 | 337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80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469篇 |
2013年 | 434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627篇 |
2010年 | 589篇 |
2009年 | 519篇 |
2008年 | 547篇 |
2007年 | 505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535篇 |
2004年 | 440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48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体外循环期间低体重患儿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体重患儿体外循环(CPB)各时段血浆乳酸的变化。方法将23例患儿分为2组,A组体重<10kg 12例,B组体重>10kg(10~27kg)11例。在CPB前,主动脉阻断后,停CPB前,分别采血样检测血浆乳酸浓度。结果AB两组在主动脉阻断后血浆乳酸浓度分别为(4.6±1.2)mmol/L、(3.8±1.1)mmol/L,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AB两组停CPB前乳酸水平分别为(4.1±1.3)mmol/L、(2.9±1.3)mmol/L,A组较B组为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至停CPB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转前水平,而A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低体重儿在CPB中无氧代谢更旺盛,清除乳酸能力较弱,术中血浆乳酸检测有助于判断组织氧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了研究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为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8例胃肠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大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敷脐治疗。1个月~1岁10~20 g/次,1~3岁20~30 g/次,3岁以上30~50 g/次,用蜜糖调匀放置纱布块上,敷于脐部。每日更换1次,连用3~5次。入院时和入院后72 h检测TNF-a、IL-1、IL-6、血乳酸。TNF-a、IL-1、IL-6采用ELISA测定。血乳酸采用乳酸检测仪(美国)测定,并选择30例健康儿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大黄对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细胞因子有明显降低作用。能降低MODS发生率。两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黄粉敷脐疗法对小儿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疗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大黄对细胞因子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4.
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小鼠脑去甲肾上腺素和血乳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小鼠的抗焦虑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热板法镇痛ED50,即吗啡2.95mg/kg为基础,按照逐日递增原则进行吗啡戒断后焦虑小鼠模型造模.针刺三阴交后,分别采用荧光法、分光法检测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脑NE的含量比对照组和迷宫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0.01),针刺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脑内NE的含量(P<0.05);各组之间血乳酸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采用吗啡依赖戒断后焦虑模型,观察了针刺对吗啡模型小鼠脑内NE和血乳酸的影响作用,为初步揭示针刺抗吗啡戒断后焦虑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论: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的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针刺调节焦虑模型小鼠脑内NE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伴低血压复制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栓心脉宁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测定脑含水量、脑指数、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离子(Ca2+)及乳酸(LA)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血栓心脉宁片给大鼠连续灌胃7 d,中、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及脑指数(P〈0.05),能明显抑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P〈0.05或P〈0.01),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Ca2+及LA含量(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时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改善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防止乳酸酸中毒和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早期评估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价值,为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72例。根据是否存在多器官损害,将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n=37)和非多器官损害组(n=135),分析两组患儿动脉血pH、BE、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窒息新生儿不同乳酸水平和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预后不良率和病死率的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乳酸浓度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器官损害组出生后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9,P<0.001);乳酸清除率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01,P<0.001)。以乳酸浓度9.78 mmol/L作为诊断高乳酸的最佳界值,高乳酸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03,P<0.001)。以乳酸清除率18.0%作为低乳酸清除率最佳诊断界值,高乳酸清...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