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0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19篇
临床医学   2732篇
内科学   8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95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5549篇
预防医学   165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39篇
  50篇
中国医学   1332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1272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1462篇
  2011年   1458篇
  2010年   1336篇
  2009年   1140篇
  2008年   1283篇
  2007年   1114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1062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869篇
  2001年   820篇
  2000年   800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718篇
  1996年   610篇
  1995年   550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调补任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针刺: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气不足加肾俞;尿频加百会;毫针刺,补泻兼施;30min/次,1次/d。治疗组30例调补任督针刺:百会、关元、气海、内关、人中;肾虚加复溜;脾肾阳不足加复溜、足三里;肺脾气虚加膻中、中脘;毫针刺,关元、气海直刺1~1.5寸,内关捻转补泻法;人中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其它各穴补泻兼施;采用呼吸补法,令酸胀感放射至会阴部,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ICI-Q-SF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补任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2.
中风被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首,自灵枢首次提出病名后,历代医家不断研究,在张仲景邪实之说的基础上,巢元方将正虚主要归为气血亏虚,李东垣将"体虚"具体到"气虚",朱丹溪把血瘀与气虚并列,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认为气虚、血虚、瘀血等亦为中风的病因,至王纶撰气虚血瘀理论已初见端倪,王清任继承发展了前人学术思想,正式提出气虚血瘀致中风论。现代研究认为中风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亦与气虚血瘀相吻合,从现代研究校对论证了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应用补阳还五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溶解血栓,抗脑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元超微病理结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细胞Ca2+超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临证时,须根据症状,审其气虚、血瘀之偏,遣方用药。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寻找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中经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改善脑部循环,静脉注射脑活素、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和Vit C,并辅助以吸氧、降压和降血糖等。治疗组32例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g,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各10g,红花3g),1剂/d,水煎200m L,2次/d;针刺:半身不遂选穴足三里、环跳、曲池;舌强不语选穴哑门、廉泉;口舌歪斜选穴合谷、昆仑、地仓;毫针长0.5~2寸,直径0.30~0.38mm,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针刺疗程间隔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中经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无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常规对症治疗,降压、降糖等。治疗组19例无瘀方(全蝎粉1g,水蛭5g,桃仁、当归、红花、川芎、地龙各10g,制首乌、熟地黄各15g,丹参30g,黄芪40g;上肢瘫痪加桑枝15g,羌活6g;下肢瘫痪加牛膝、石斛各10g;头晕面红加钩藤15g,天麻10g;大便干结加络石藤、火麻仁各10g;语言謇涩加远志、石菖蒲各10g;麻木加络石藤10g;失眠加夜交藤、红枣仁各30g;纳呆加麦芽3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2%。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3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刚柔相济"联合西医药综合治疗康复中风恢复期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对症治疗;现代康复:运动评定,判断机能状态,确定运动负荷及锻炼器材;正常关节功能训练、软组织牵伸、肌力耐力训练、牵引治疗、步行训练20min/项,1次/d;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60min/次,1次/d;职业技巧训练30min/次,1次/d;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0min/次,1次/d;红外线疗法15min/次,1次/d。治疗组180例"刚柔相济"综合治疗康复。[结果]中医症状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Rankin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刚柔相济"联合西医药综合治疗康复中风恢复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吸氧、抗感染、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营养脑细胞、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35例化痰通腑汤(胆南星10g,芒硝冲服6g~9g,生大黄后下10g,全瓜萎30g;头痛、项强及水肿加泽兰、川牛膝、益母草各15g;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丸;热象明显加栀子12g,牡丹皮10g,黄芩12g;年老体弱津亏加生地黄、麦冬各15g;瘀血严重加桃仁10g,丹参15g,川芎10g;肝阳上亢加生龙骨30g,石决明12g,钩藤30g;语言不利加全蝎6g,石菖蒲12g;大便通畅后去芒硝;大便通畅减生大黄),1剂/d,水煎200m L,早晚分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腑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的《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针灸康复科2013年7月~2014年11月住院的12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中风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满意度及常见症状的施护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简便,提高了患者辨证施护效果与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8.
<正>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斜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因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根据中风时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类型,前者由于病位浅、病情轻仅表现为瘫痪症状,如面瘫、肢  相似文献   
49.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临床上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认为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正>关元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会",是养生常用穴位。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于任脉,是气功聚气凝神之所,为全身强壮养生之要穴,具有培补元气、温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虚损性疾病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神经衰弱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尿失禁、遗尿、尿血、尿频、癃闭、尿储留、少腹疼痛、尿道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如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疝气等,妇科病如黄白带下、痛经、尿道炎、盆腔炎、月经不调、带下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少腹疼痛、霍乱吐泻、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