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10篇 |
免费 | 861篇 |
国内免费 | 3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219篇 |
临床医学 | 2732篇 |
内科学 | 84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95篇 |
特种医学 | 18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162篇 |
综合类 | 5549篇 |
预防医学 | 165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939篇 |
50篇 | |
中国医学 | 13322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487篇 |
2022年 | 637篇 |
2021年 | 1061篇 |
2020年 | 747篇 |
2019年 | 579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471篇 |
2016年 | 544篇 |
2015年 | 572篇 |
2014年 | 1272篇 |
2013年 | 1128篇 |
2012年 | 1462篇 |
2011年 | 1458篇 |
2010年 | 1336篇 |
2009年 | 1140篇 |
2008年 | 1283篇 |
2007年 | 1114篇 |
2006年 | 1020篇 |
2005年 | 1124篇 |
2004年 | 1062篇 |
2003年 | 955篇 |
2002年 | 869篇 |
2001年 | 820篇 |
2000年 | 800篇 |
1999年 | 646篇 |
1998年 | 645篇 |
1997年 | 718篇 |
1996年 | 610篇 |
1995年 | 550篇 |
1994年 | 422篇 |
1993年 | 350篇 |
1992年 | 291篇 |
1991年 | 291篇 |
1990年 | 148篇 |
1989年 | 13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2例双重性中风的临床分析张声泽唐玉茜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CT、MRI与病理均证实了双重性中风的存在。本文报告22例经CT或MRI证实的双重性中风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统计了1992年1月至19... 相似文献
3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5)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和脾氨肽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小儿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玉屏风组和脾氨肽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玉屏风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脾氨肽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脾氨肽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玉屏风组患儿面色少华、神情倦怠、自汗少食、大便稀溏、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氨胺肽组(P均<0.05);治疗后脾氨肽组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玉屏风组,CD8~+水平低于玉屏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证临床疗效优于脾氨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12)
[目的]观察偏瘫复原汤+针刺+醒脑静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2例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偏瘫复原汤+针刺+醒脑静+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ADI评分(B arthel指数)、满意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运动功能评分、ADI评分、满意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复原汤+针刺+醒脑静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丘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IGF-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IL-6及IGF-II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17/24),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及IGF-II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可显著降低TNF-α及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炎性损伤,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患者肢体麻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的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回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在我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选取住院病例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征及易损斑块分布规律。结果:颈动脉易损斑块在风痰阻络证与痰湿阻滞证2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在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几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也较高,约50%-60%;在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几种证型中发病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斑块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疡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痰阻络证、痰湿阻滞证、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等几种证型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建议此种体质的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稳定性斑块。 相似文献
36.
《陕西中医》2017,(1):111-112
目的:研究运用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是在循阳明经针灸基础上进行同步运动锻炼,对照组运用循阳明经针灸治疗,两组的观察疗程均为2月。记录观察指标,使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评分(CSI评分)分析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DS和C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按中风病入院常规处理,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3疗程后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6.7%,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结合督脉铺灸可有效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