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90篇
  免费   4006篇
  国内免费   3266篇
耳鼻咽喉   505篇
儿科学   408篇
妇产科学   383篇
基础医学   4549篇
口腔科学   3492篇
临床医学   11828篇
内科学   3578篇
皮肤病学   1201篇
神经病学   1817篇
特种医学   33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6615篇
综合类   21945篇
预防医学   7723篇
眼科学   748篇
药学   10083篇
  163篇
中国医学   9236篇
肿瘤学   3034篇
  2024年   537篇
  2023年   1907篇
  2022年   1828篇
  2021年   2227篇
  2020年   2095篇
  2019年   2018篇
  2018年   1148篇
  2017年   1810篇
  2016年   2238篇
  2015年   2650篇
  2014年   4430篇
  2013年   4598篇
  2012年   6113篇
  2011年   6550篇
  2010年   5417篇
  2009年   5039篇
  2008年   5914篇
  2007年   4773篇
  2006年   4598篇
  2005年   4705篇
  2004年   3536篇
  2003年   3228篇
  2002年   2441篇
  2001年   1997篇
  2000年   1560篇
  1999年   1193篇
  1998年   975篇
  1997年   894篇
  1996年   772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631篇
  1993年   421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30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组织氧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影响肿瘤光动力治疗效果的与氧相关的因素,探讨改进光动力治疗的途径。方法:建立肿瘤光动力治疗中氧含量的动态模型,并采用Crank—Nicolson离散方法解析该模型,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分析光动力过程中肿瘤氧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光照的光功率密度、肿瘤初始氧含量等因素对光动力疗效的影响,并比较间断光照和连续光照两种方式的不同疗效。结果:肿瘤氧含量随着治疗时间和离血管的距离呈衰减趋势,光动力反应只发生在血管附近的有限区域,且区域大小与初始氧含量密切相关.在较高的初始氧含量下,更大区域的氧含量因为处于阈值Cth以上,所以能发生光动力反应。当采用较低的光功率密度光照治疗时,肿瘤氧含量衰减比高功率密度下慢;当采用间断光照进行光动力治疗时,在治疗黑暗期肿瘤氧含量能得到回升.有利于光照期的治疗。结论:初始氧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更好;在较低的光功率密度下,光动力反应较难进行,但是有利于保护肿瘤供氧源的工作。在较低的初始氧含量下,间断光照方式的疗效要比连续光照要好。  相似文献   
992.
现将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史,传统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不足之处,以及开发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的意义作一综述。介绍了聚乳酸作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特点,并比较了以聚乳酸为基体的各种内固定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机械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993.
桡动脉血管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正常国人新鲜尸体挠动脉血管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质,得出了桡动脉血管的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Euler应力等数据。以多项式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桡动脉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及曲线。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根据大鼠成肌细胞骨骼肌α-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借助支架材料的有序排列构建具有理想方向性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可行性。方法:将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平行折叠并制备成类圆柱体状,与大鼠成肌细胞L6体外复合培养。以18s RNA为内参照,运用半定量RT-PCR检测大鼠成肌细胞骨骼肌α-肌动蛋白mRNA在体外培养早期的变化。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体外培养第4d,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结论:大鼠成肌细胞与具有平行结构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早期,骨骼肌α-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与骨骼肌再生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5~78(50.8±10.5)岁,均观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于胆总管切开后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记录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并发症,并总结技术经验。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81例,成功率94.2%(81/86),其中1例因末端结石嵌顿难以取出,后经胆道镜下碎石取出。其余5例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漏中转开放手术,4例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后三角区纤维化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81例成功手术者:手术时间为(80.2±18.6)min,术中出血量为 (20.0±3.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5±5.7)h,术后排气时间为(30.2±10.2)h,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2.4±0.4)d,术后住院时间 (10.4±2.6) d。术后4~6周拔除T管;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术后胆漏、胆道狭窄、再发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使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变得简单易行且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调整剑突下孔的位置、注意手术细节,改进手术流程,可减少了手术时间、创伤,并能取尽结石,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s CXCL16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体外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DLBCL细胞株增殖能力;应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徙能力,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不同干预组差异表达的基因;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差异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外源性s CXCL16重组蛋白对DLBCL细胞增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可促进DLBCL细胞自身的迁移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使用CXCR6抗体可阻断该作用;外源性添加重组蛋白s CXCL16可影响DLBCL细胞多种基因表达,其中趋化因子配体/受体途径相关的13种基因出现上调;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外源性添加s CXCL16重组蛋白可上调TNFRSF12A蛋白表达,而使用CXCR6抗体则降低其表达。结论 s CXCL16可能通过其自身受体CXCR6,以剂量依赖性模式促进DLBCL细胞的迁移,并调控多种趋化因子配体/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以及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35±5)mmHg]并提取肠系膜上动脉总裂解蛋白,采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休克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及其时-效、量-效关系。结果:失血性休克2 h及4 h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明显增强 (P<0.01 );L-精氨酸(5×10-5-5×10-4 mol/L)孵育30 min即可诱导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增强,2 h内无明显下降;且L-精氨酸诱导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症失血性休克可增强血管平滑肌BKCa 通道酪氨酸磷酸化,且NO参与了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98.
肱骨近端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上端等解剖结构的骨折。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5%~5%。大多数骨折发生于老年患者及骨质疏松患者。大部分骨折(约占75%)属轻度移位,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严重移位、复杂的近端骨折的治疗还是较为棘手,目前临床研究有较多争议,本文复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突触穿孔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触穿孔现象及其生理意义章子贵,徐晓虹,吴馥梅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南京210093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也是神经系统内敏感易变的部位,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中突触穿孔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机理尤其为研究者们所关注。许多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耳大神经及腮腺筋膜解剖进行再认识,由此改良腮腺切除手术方法。方法:解剖成人尸体10侧,术中活体解剖20侧,对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的解剖要素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改良腮腺切除术14例,即在腮腺筋膜表面翻瓣后,由前向后另翻腮腺筋膜瓣,切除腮腺后将筋膜瓣复位缝合,完整保留耳大神经和腮腺筋膜。结果:耳大神经在下颌角水平之上0-2cm依次分耳后、耳垂、耳前支,神经主干末段和分支起始段均分布于腮腺筋膜浅层表面,后者致密,其致密纤维包裹在神经周围。改良手术后2例(14.3%)发生轻度Frey’s综合征,无1例发生术区皮肤长期麻木、长期面瘫、涎瘘及肿瘤复发。结论:耳大神经各分支和腮腺筋膜具有不可代替的解剖生理功能,改良术式能将两者完好保留,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