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759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学龄前儿童弱视及斜视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弱视、斜视及其他眼病,减少可预防盲及低视力。方法济南市部分幼儿园内随机检查健康3~6岁6085例学龄前儿童,检查其标准远视力、近视力、屈光、眼位、眼前节及眼底。结果3~6岁儿童远视力低常率为12.16%,近视力低常率为4.40%;弱视患病率为5.23%,其中初次发现者占86.48%;共发现斜视患儿96例,其治疗率仅为14.58%。结论近视力可作为发现患儿视力不佳的线索之一,发现后重点核实其远视力。我市3~6岁儿童的弱视斜视的漏诊漏治情况相当严重,对幼儿尽早进行眼科普查意义重大,保健预防及宣教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2.
共同性斜视与ABO血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试管凝集法检测152例共同性斜视ABO血型分布类型,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疾病与血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发病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B型RR>2(P<0.005),其他血型RR均<1(P>0.05);A/O、B/O、AB/O相对发病率(relative inci-dence,R),B/O是R>2(P<0.005),A/O、AB/O均R<1(P>0.05)。结论共同性斜视可能与B型血有关联。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氯胺酮(Ketamine)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与氯胺酮分次静脉给药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斜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氯胺酮微量泵给药组:B组,氯胺酮分次静脉给药组,每组30例。A组静脉微量泵输注氯胺酮20~100μg/kg.min-1,B组静脉间断推注氯胺酮每次0.5~1.0 mg/kg,维持麻醉。结果A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氯胺酮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优于氯胺酮分次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54.
儿童单眼弱视18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单眼弱视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追踪观察门诊治疗的182例单眼弱视,对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6.86%(93/121);单纯斜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2/19);斜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7.14%(3/42);轻度弱视治愈率88.00%(22/25);中度弱视治愈率66.97%(73/109);重度弱视治愈率6.25%(3/48);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73.60%(92/125);非中心注视性弱视治愈率10.53%(6/57);其中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各组间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眼弱视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斜视伴屈光参差的弱视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矫治大角度外斜视在外直肌超常量徙后时,肌止端后移、肌肉缝线悬吊的效果。方法对65例大角度外斜视在做外直肌徙后时,将肌肉缝线平行外直肌上下缘于肌止端后5 mm处巩膜浅层穿出,测量肌止点与拟行肌肉缝线结扎点后肌肉断端的距离是否与术前拟行后徙量相符,确定后结扎缝线。例如后徙量为11 mm,则肌肉缝线于肌止点后5 mm处巩膜穿出,悬吊量为6 mm时结扎缝线,形如吊床状。结果65例有1例残留5°外斜,其余64例均达到正常眼位。结论采用悬吊方法进行外直肌超常量徒后,既减少了眼外肌与眼球筋膜的大范围粘连及手术操作困难带来的巩膜意外损伤,又达到了矫治大角度外斜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七氟醚(Sevoflurane)和氟烷(Halothane)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2~8岁拟在吸入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N2O-O2麻醉组(S组,n=30)和氟烷-N2O-O2麻醉组(H组,n=30),所有小儿均使用喉罩并保留自主呼吸.分别于手术野消毒铺单后和牵拉眼肌期间记录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指标(HR,心律失常、MAP)和眼呼吸反射(oculorespiratory reflex,ORR)指标(RR,SpO2,PET CO2).以消毒铺单后的数值作基础值.结果S组基础HR高于H组[S vs H:(119±23)vs(108±20),P<0.05];与基础值比较,牵拉眼肌期间两组病人HR急剧降低[S:(119±23)vs(95±13),P<0.01;H:(108±20)vs(75±15,P<0.01],但OCR期间S组最低HR明显高于H组[S vs H:(95±13)vs(75±15),P<0.01];S组OCR发生率和OCR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组(OCR发生率:S vs H:41%vs 79% 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S vs H:4%vs 20%,P<0.01).两组病人OCR期间P R明显低于基础值[S:(32.3±3.0)vs(38.0±2.2),P<0.05,H:(28.0±3.7)vs(34.5±3.0),P<0.05],但S组基础RR和OCR期间最低RR均高于H组(P<0.05).结论小儿斜视矫正术中,部分小儿经历了急剧的眼心、眼呼吸反射.七氟醚组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明显低于氟烷组,七氟醚是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较安全的一种新型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VEP检测方法观察内斜视眼的鼻侧视网膜抑制现象在弱视治疗后的改变。方法对34例完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3、6、9个月后进行一般视功能及多导图形VEP检测,并与2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内斜视眼:治疗前,半视野刺激VEP鼻侧视网膜潜伏期较颞侧延长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视野刺激VEP地形图偏向患眼鼻侧。治疗后:视力及视功能均改善,鼻颞侧视网膜潜伏期差值较治疗前缩短存在显著性差异(<0.05),VEP地形图偏态分布有所恢复。结论内斜弱视眼的鼻侧视网膜抑P制现象随弱视治疗进展存在逐渐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58.
47例V型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47例下斜肌功能亢进致V型斜视,行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V型斜视手术方式主要是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  相似文献   
59.
弥可保和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夏群  杨建 《眼科新进展》2005,25(2):160-161
目的对照观察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96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弥可保治疗组52例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44例.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均以相同剂量500 μg联合维生素B1 100 mg 1次·d-1肌肉注射,连续3周,之后改口服剂量500 μg联合维生素B1 10 mg 3次·d-1,分别在用药后每隔2周随诊复查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和眼肌运动状况,以及复视相情况.结果弥可保组治疗后痊愈39例,治疗后好转8例,总有效率90.39%;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中痊愈31例,治疗后好转6例,总有效率84.09%;弥可保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弥可保组39例治愈者的疗程时间平均(6.77±3.48)周,较普通维生素B12组的(8.71±4.54)周明显缩短,2组的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间在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眼肌麻痹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别.2组的疗效均与致病原因、病损程度和病变范围等因素有关.结论弥可保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它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且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0.
李耀宇  郭凌菱 《眼科研究》1992,10(2):134-136
将Parks三步法应用微型计算机彩色图形处理技术进行单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诊断。可在2分钟内显示和打印出结果。并能够显示和打印出每一步的图形和结果分析,便于随时对照检查,其方法简便、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