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6篇 |
免费 | 576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0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53篇 |
基础医学 | 195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195篇 |
内科学 | 82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8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4篇 |
综合类 | 788篇 |
预防医学 | 114篇 |
眼科学 | 5374篇 |
药学 | 21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9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192篇 |
2016年 | 224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357篇 |
2012年 | 408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383篇 |
2009年 | 331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70篇 |
1983年 | 78篇 |
1982年 | 97篇 |
1981年 | 96篇 |
1980年 | 68篇 |
1979年 | 45篇 |
1978年 | 57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地塞米松对大鼠品状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1月鼠龄SD大鼠,予地塞米松眼膏涂双眼结膜囊,分别于用药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摘取晶状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FGFR1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FGFR1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同龄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荧光免疫组化结果可见FGFR1呈绿色阳性表达,应用地塞米松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FGFR1阳性表达分别为131663±15818、98058±7222和47342±3135,同龄对照组阳性表达分别为191579±14807、159016±10399和84543±6485,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RT-PCR结果可见,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FGFR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8±0.06、0.54±0.05和0.23±0.03,同龄对照组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7±0.19、0.79±0.11和0.44±0.05,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提示在蛋白及转录水平,正常大鼠LEC中FGFR1的表达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FGFR1的表达,并且随着地塞米松用药时间延长,FGFR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结论 地塞米松可以降低大鼠LEC中FGFR1的表达,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进一步降低,可能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蓝光滤过型Acry-sof Natural(SN6OAT)和一片式Acrysof(SA6OAT)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4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24例(24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后用推注器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Ⅱ组20例(20眼),同样手术方法植入一片式Acrysof人工晶状体.术后1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中心视力、对比敏感度、色觉、稳定性、后囊膜混浊、后囊皱褶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0.8以上者分别为58.3%和55.0%,0.5以上者分别为95.8%和93.5%,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对比敏感度较Ⅱ组在高频率点(12.0 cpd)、低频率点(1.5cpd、3.0coa)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色觉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无一例发生色素膜炎反应,后囊皱褶发生率分别为4.2%和5.0%,暂未发现明显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2种人工晶状体均有很好的光学特性及稳定性.Acrysof Natural没有因为加入一些新的成分而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添加的色素基因使整个植入过程更容易观察. 相似文献
93.
Aim
To assess and compare the changes in shape of encapsulated biconvex structures undergoing equatorial traction with those changes reported in the human lens during accommodation.Methods
Equatorial traction was applied to several different biconvex structures: air, water, and gel filled mylar and rubber balloons and spherical vesicles. In the vesicles, traction was applied externally, using optical tweezers, or from within, by the assembly of encapsulated microtubules. The shape changes were recorded photographically and the change in central radius of curvature of water filled mylar balloons was quantified.Results
Whenever an outward equatorial force was applied to the long axis of long oval biconvex objects, where the minor to major axis ratio was ⩽0.6, the central surfaces steepened and the peripheral surfaces flattened. Similar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lens have been reported during human in vivo accommodation.Conclusions
All biconvex structure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demonstrate similar shap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quatorial traction. This effect is independent of capsular thickness. The consistent observation of this physical change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biconvex structures in response to outward equatorial force suggests that this may be a universal response of biconvex structure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human lens undergoing accommodation. 相似文献94.
目的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睡眠质量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市回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99例198眼,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组49例98眼,单纯白内障组50例100眼。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白内障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调查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组PSQI总分值术前为(7.00±1.09)分,术后1个月为(5.00±1.04)分,术后3个月为(5.00±1.03)分,术后1个月、3个月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5、12.36,均为P=0.02)。单纯白内障组PSQI总分值术前为(7.00±1.02)分,术后1个月为(4.00±1.09)分,术后3个月为(4.00±1.06)分,术后1个月、3个月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6、15.47,均为P=0.01)。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组与单纯白内障组术前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80),术后1个月、3个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组PSQI总分值高于单纯白内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8、0.21,P=0.02、0.01)。结论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无负面影响,单纯白内障患者较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术后睡眠质量改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4例(24眼)无晶状体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其中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3例(13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1例(11眼)。结果24例(24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1~12月,视力≥0.3者20例占83.33%;0.1~0.2者4例(4眼)占16.67%。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但1周内都能恢复。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6.
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STOR M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ReSTOR MIOL植入术连续病例12例(15眼)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同期20例(24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A60AT)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伪调节幅度及对比敏感度。结果末次随访时的裸眼和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实验组依次为4.74±0.09,4.72±0.07;对照组依次为4.42±0.10,4.39±0.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8.12;P=0.00)。实验组调节幅(3.95±0.33)D高于对照组(2.06±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0)。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76,-0.14,-1.15,0.33,-0.57,P=0.21,0.47,0.88,0.25,0.71,0.59)。结论ReSTOR MIOL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近视力,不会降低对比敏感度。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要大样本及更长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表麻下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研究组109例(109眼),使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对照组79例(79眼),使用传统的球周麻醉.两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对麻醉的有效性、并发症和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研究组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结论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8.
半脱位晶状体张力环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1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随后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中所有手术都未出现张力环脱落及由于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的晶状体囊袋撕裂现象。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位于正位。术后1周、1月、3月随访视力,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测量眼压,检测角膜内皮密度指标与常规超乳手术无明显差别。结论囊袋张力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它通过囊袋内植入,保持囊袋的位置和完整性,便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防止术中由于晶状体核的坠落所产生的并发症及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9.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以及A超测量10 g/L匹罗卡品点眼前后前房深度,检测术眼拟调节能力,同期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作为临床对比,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crysof组;带状光检影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0.99±0.4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25±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23,P<0.05);主觉近点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60±0.5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42±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7,P<0.05);离焦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46±0.52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52±0.3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7,P<0.05);滴用匹罗卡品眼药水后分别测量1CU组和Acrysof组前房深度(ACD)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4,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1例(29眼)3.9~13.2岁的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行后囊膜环形撕囊.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达0.8以上者5眼,0.5~0.7者18眼,0.1~0.3者4眼,0.1以下者2眼.术后所有病例瞳孔区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及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要处理好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