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华  陈威 《中国病案》2011,12(2):23-24
目的观察干眼症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门诊诊治的94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依据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河高度、睑板腺功能检查(MGD评分)等方法确诊干眼症并进行临床分型,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94例干眼症患者中18例为水液缺乏型干眼(ATD)、47例为脂质缺乏型干眼(LTD)、29例为其他类型。针对性给药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各项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及Schirmer试验、BUT、泪河高度、MGD评分可快速确诊干眼症并明确分型,根据干眼症分型,给予相应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避免盲目用药,重复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刺槐素对干眼症(DE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0.1% SH组;刺槐素0.1%、0.25%、0.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4次皮下注射12.5 mg/天氢溴酸东莨菪碱(SCOP),共7天。所有的药物均为在眼球表面局部给药,每只眼睛20 μL,每天4次。通过泪液分泌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泪液分泌情况,通过角膜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角膜表面缺损情况,过碘酸雪夫试剂(PAS)染色观察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相关蛋白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yrin域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泪液分泌量、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但角膜新血管生成评分减少,同时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丙二醛(MDA)水平上调,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则下调,TLR4、MyD88、NLRP3、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刺槐素0.25%、0.5%组治疗后,大鼠泪液分泌量、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降低,角膜新血管生成评分显著增加,同时角膜组织中IL-1β、TNF-α、IL-10、MDA水平下调,而SOD和GSH-Px含量则上调(P<0.05),尤其是刺槐素0.5%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而且角膜组织中TLR4、MyD88、NLRP3、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刺槐素对干眼症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干眼症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TLR4/MyD88/NLRP3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3.
眼干燥症又称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及视疲劳等,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干眼患者与健康人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的轻度干眼患者22例(22眼),对照组20例(20眼),进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使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以0.5 s为时间间隔,在6 mm瞳孔直径下测量患者自然瞬目后10 s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动态变化。对于同一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通过Greenhouse-Geisser(G-G)法校正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比较干眼组与对照组瞬目后10 s不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和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干眼组的平均BUT为(10.80±1.61)s/(3.36±1.26)s(t=-12.27,P<0.01);Schirmer Ⅰ试验为(12.75±3.89)mm/(7.95±2.52)mm(t=-2.74,P<0.01);OSDI评分为12.86±9.71/30.96±15.45(t=4.42,P<0.01)。2组瞬目后0.0~2.5 s、>2.5~5.0 s、>5.0~7.5 s、>7.5~10.0 s MTF截止频率均值分别为对照组(21.23±9.38)、(20.98±8.72)、(21.12±9.38)、(20.11±8.28)c/d,干眼组(26.20±16.09)、(24.60±15.99)、(24.24±15.83)、(23.20±15.05)c/d,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瞬目后相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眼组瞬目后4个时间段的组内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49,P<0.01),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与性别(r=0.46,P<0.01)、logMAR最佳矫正视力(r=0.33,P<0.05)、BUT(r=0.34,P<0.05)呈正相关;与OSDI功能影响(r=-0.36,P<0.05)和OSDI总得分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瞬目后单位时间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幅度较大,并与患者的BUT和对日常活动影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症调查和分析,了解西部高原沙漠地区干眼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3年1-12月间,对新疆喀什地区3个街道的常住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调查,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ⅠT)等检查。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9例维吾尔族人中,诊断为干眼者180例,占21.7%。其中男性干眼患病率为19.1%(45/235),女性为22.7%(135/59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干眼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60岁组干眼患病率[29.0%(62/214)],高于<60岁组[19.2%(118/615)](χ2=8.94,P<0.05)。且>60岁组人群中,女性的干眼症患病率比男性高(χ2=6.49,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SⅠT、BUT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男女干眼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大干眼的患病率升高。全身并发疾病对干眼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对照组人工泪液点眼,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统计学统计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有效。  相似文献   
27.
Gao ZQ  Qu HQ  Hong J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9):834-836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状态。方法 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2010年3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干眼的194例(38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138只眼),女性125例(250只眼),总体年龄范围7~ 85岁,平均年龄(44±18)岁,男性平均年龄(39±18)岁,女性平均年龄(47±17)岁。检查指标包括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情况,同时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进行睑板腺检查。结果 观察的194例(388只眼)主观症状平均(5.47±2.14)分,SIaT值为(5.58±4.22) mm,BUT为(3.09±2.34)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4.10±3.79)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为1分占3.09%(12只眼),2分占9.28%(36只眼),3分占20.10%(78只眼),4分占26.03%(101只眼),5分占21.91%(85只眼),6分占19.59%(76只眼)。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可以客观评价睑板腺形态。  相似文献   
28.
He XG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01-104
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能引起结膜慢性炎症、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干眼症等眼表疾病。病理研究发现该类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眼表上皮鳞状化生及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已有证据表明滴眼液中的防腐剂苯扎氯胺有毒性作用,是眼表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药物性眼表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轻微,病变发生滞后,常与眼表疾病共存或混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青光眼的治疗。因此,要十分重视长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组织的损伤问题,选用降眼压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的抗青光眼药物,必要时使用联合固定配方制剂,减少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次数。对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才能达到靶眼压或出现眼表组织损伤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或激光等其他治疗措施。注意对眼表组织损伤的预防及共存眼表疾病的治疗。研制无防腐剂或含有新型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改进或研制长效药物和药物赋形剂是今后新型抗青光眼药物剂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过去20年我国干眼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研究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亟需开展一批高水平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项目,揭示我国干眼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加强干眼的诊断研究,建立适合本国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的统一及快速的评价与诊断指标;提高眼科临床医生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培训;贯彻慢性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建立干眼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体系;对有价值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并进行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服务于干眼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儿童早期前睑缘炎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为早期前睑缘炎的儿童患者40例(80眼),年龄4~14岁。对患儿睑缘炎体征进行评分,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并进行眼表充血、睑板腺缺失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80眼中,58眼(72%)BUT缩短;50眼(62%)泪河高度下降;15眼(19%)发生角膜上皮点状缺损;25眼(31%)睑板腺缺失范围>1/3。睑缘炎体征评分与BU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不相关;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0.253,P=0.024),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563,P<0.001)。结论儿童早期前睑缘炎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同时合并睑板腺缺失的患者易继发干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