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85篇 |
免费 | 1075篇 |
国内免费 | 3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5篇 |
儿科学 | 314篇 |
妇产科学 | 467篇 |
基础医学 | 707篇 |
口腔科学 | 93篇 |
临床医学 | 1196篇 |
内科学 | 2644篇 |
皮肤病学 | 333篇 |
神经病学 | 557篇 |
特种医学 | 405篇 |
外科学 | 1387篇 |
综合类 | 2188篇 |
预防医学 | 701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68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315篇 |
肿瘤学 | 10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428篇 |
2021年 | 472篇 |
2020年 | 363篇 |
2019年 | 424篇 |
2018年 | 370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430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895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071篇 |
2011年 | 1243篇 |
2010年 | 1036篇 |
2009年 | 1064篇 |
2008年 | 892篇 |
2007年 | 903篇 |
2006年 | 645篇 |
2005年 | 566篇 |
2004年 | 486篇 |
2003年 | 476篇 |
2002年 | 280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8篇 |
1975年 | 10篇 |
197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十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困惑.特别是在因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所产生的耐药问题而导致的治疗失败时,我们想到的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92.
993.
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足三里穴(ST36),采用胃电测定和胃排空测定的方法,观察胃运动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确定FD患者。预先测定FD患者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和B超测定胃排空,采用针刺FD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连续3d),再测定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以及B超测定胃排空,观察针刺FD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设立健康志愿对照组。结果FD患者在进餐前后,胃电活动呈现不规律的电活动改变。胃的排空呈现减慢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给予针刺足三里后,患者胃电活动逐渐趋于规律,且胃排空较未针刺状况相比,明显加快,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针刺FD患者足三里穴,可以调节FD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改善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虽有多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NAFLD,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氧化、调节血脂紊乱以及对一些风险因素的防治等,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仍缺乏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对糖尿病合并NAFLD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16例脾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表现为发热、盗汗、腹胀、腹痛和脾肿大分别为11例次(68.8%)、6例次(37.5%)、8例次(50%)、10例次(62.5%)和13例次(81.2%).腹部B超及CT检查10例有脾内占位性病变,3例脾内有钙化灶,另3例为脾弥漫性肿大.手术及病理诊断脾结核9例,3例因脾内有钙化灶诊断脾结核,另4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诊断脾结核.16例病人中有8例合并脾外结核.所有病人都经过半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脾结核诊断主要依据睥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性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脾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6.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交叉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米曲菌胰酶片是含有米曲菌酶和胰酶的口服双层包膜复合消化酶制剂,在国外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已有数十年.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目的:评价米曲菌胰酶片对中国人群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在上海地区7个临床中心,对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门诊患者先予安慰剂治疗1周,症状积分改善〈50%者中共有151例[男76例,女75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7±6.46)岁]完成疗效观察研究,79例随机进入流程A(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72例进人流程B(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分别于研究流程的第1、8、22、29和43d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结果:经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周,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7.64±1.77降至9.72±1.33对从23.99±1.28降至22.03±1.40,P〈0.01)。根据症状积分改善幅度.米曲菌胰酶片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效果依次为腹胀、腹泻、嗳气、腹痛、食欲不振和上腹部烧灼感。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89.6%对21.7%,P〈0.01)。研究过程中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曲菌胰酶片用于治疗中国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7.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HBV DNA阳性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96周。结果 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和96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61.76%(21/34),82.35%(28/34),94.12%(32/34)和94.12%(32/34,P〈0.05);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也分别为72.73%(16/22),81.82%(18/22),81.82%(18/22)和90.91%(20/22,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恩替卡韦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背景:近年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生物制剂英夫利昔(IFX)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d单克隆抗体,可促进CD患者黏膜的愈合。目的:观察IFX治疗CD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09年6月上海中山医院的16例CD住院患者。根据CDAI评分评估CD严重程度并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IFX组.分别予美沙拉秦+泼尼松以及IFX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CDAI评分、WBC、ESR、CRP和ALB水平。结果:11例轻度活动期CD患者接受常规治疗.5例中度活动期患者接受IFX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临床缓解.其中2例伴肛门瘘管的轻度活动期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改用IFX治疗亦达到临床缓解。两组CDAI评分、ESR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IFX组CDAI评分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陛0.019)。结论:IFX对CD的临床缓解优于常规治疗.并可促进常规治疗无效的肛门瘘管患者的愈合。 相似文献
999.
高原低氧应激环境可引起胃肠应激反应.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和溃疡.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势凶险,一旦发生,常危及生命。近年随着相关高原活动的增多,高原低氧致胃肠应激性溃疡已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发现可疑病变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等介入治疗。结果:DSA阳性者64例,诊断率78.0%,其中小肠出血5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6例。22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42例表现为间接征象;26例(40.6%)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小肠肿瘤,18例为憩室(28.1%)。17例患者(16例动脉栓塞、1例药物灌注)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DSA能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对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