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54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3年来白内障手术流程中引发术后眼内炎潜在的不安全环节及防范措施。结果 3 440例白内障手术发生眼内炎4例(0.116%),3例6周内发病。其中糖尿病史者1例;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1例;泪囊炎1例,术中囊膜破裂1例。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手术眼内炎的预防包括临床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正确的手术步骤和术前术后抗生素预防。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只有迅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才能成功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22.
23.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汪军  孟忻  黄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4-118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7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61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术眼中有9例术后发生眼内炎。均于发现后立即行玻璃体切割玻璃体注药术,并做玻璃体细菌学检查,3眼细菌培养阳性,1眼证实为真菌感染。2眼治疗后无光感,1眼眼球摘除。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8%,危险因素主要为结膜囊的污染和后囊膜破裂。术前严格消毒,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同时积极地治疗可控制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4.
壳聚糖药膜植入脉络膜上腔治疗兔眼细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联合脉络膜上腔植入载有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壳聚糖膜与其玻璃体腔注射TA对兔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均于右眼内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0.1×109CFU.L-1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后24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均对右眼进行干预,每组10眼,A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B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 TA混悬剂、C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 脉络膜上腔植入壳聚糖缓释药膜(载TA)。干预后每日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观察;注射细菌后24h及干预后14d行B超检查;干预5d行玻璃体腔细菌培养;干预后14d摘除所有术眼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组较A、B组炎症明显减轻。不同时间3组进行临床炎症评分,C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个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A、B、C3组总的炎症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0,组间对比C组与A、B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A、B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学培养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830;B超显示A、B、C3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5);光镜下见C组眼部各组织结构完整,角膜、前房、玻璃体、视网膜病理学评分A、B、C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为0.000),组间比较除A、B2组间视网膜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1),其余各组间各项病理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药膜植入脉络膜上腔安全有效,可以成为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4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分别接受了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等治疗,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术3例保存有用视力,1例眼球萎缩;1例自结膜囊培养出丙酸杆菌,3例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7.
Purpose :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pefloxacin in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Methods : Twenty eyes with suspected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were given a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pefloxacin (200 μg in 0.1 mL). If required the injection was repeated after 24 h. The main parameters evaluated were visual acuity, response to intravitreal therapy and any complications due to intravitreal pefloxacin. Results : Fourteen eyes (70%) responded to intravitreal pefloxacin therapy alone, while an additional pars plana vitrectomy was required in six eyes (30%). Nineteen eyes retained a visual acuity of 6/60 or better at 3 months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herapy. A retinal detachment developed in one of the eyes which received intravitreal therapy. Conclusions : Intravitreal pefloxacin may be a useful alternative therapy in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相似文献   
28.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young man with a resistan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ho developed a disseminated fungemia due to Fusarium solani involving the skin and lungs, during the neutropenic phase following a chemotherapy course. Despite continuous therapy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he developed a bilateral endophthalmitis that rapidly evolved to complete blindness. The patient underwent two procedures of vitrectomy, with detection of F. solani in the vitreous fluid, and continued antifungal therapy, without any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When he eventually died due to recurrence of leukemia and hemorrhagic shock, autopsy revealed a diffuse fusarial involvement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对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2只,分别玻璃体腔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建立相应的眼内炎模型。待出现典型眼内炎体征时,Ⅰ组和Ⅱ组再随机分为A、B组和C、D组。B、D组玻璃体腔均注射美罗培南1.25mg,A、C组分别注射万古霉素1.0mg和复达欣2.0mg作为对照。通过临床炎症评分、细菌培养阳性率、组织学检查病理评分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结果在两种眼内炎模型中,美罗培南用药后临床炎症评分均有显著下降,用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美罗培南用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眼内炎模型中分别为0和16.7%,均低于万古霉素和复达欣,与万古霉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2周后组织学检查显示绝大多数标本视网膜组织结构基本完整,层间有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其视网膜病理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兔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治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眼内炎,疗效分别与万古霉素、复达欣基本相当,但当眼内炎体征已明显时单次眼内用药很难完全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眼球穿孔伤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457只眼眼球穿孔伤患者的资料,探讨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457只眼中发生眼内炎39只眼,占8.5%,眼内炎的发生与穿孔伤创口的感染、晶状体的损伤、眼内异物存留时间过长、清创缝合时间过晚及未及时合理使用抗炎、抗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及时诊断和及早合理治疗是防止和减少眼球穿孔伤后发生眼内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