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5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56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1篇
综合类   1228篇
预防医学   1082篇
眼科学   593篇
药学   2031篇
  2篇
中国医学   2000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苦丁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苦丁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和鉴定了18种成分,占挥发油的70.63%。结论 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二萜、2—庚烯醛、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醇等。  相似文献   
992.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3/UV和O3/H2O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3/UV以及O3/H2O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3/H2O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3/H2O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993.
吴药薄荷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与薄荷醇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地区5个吴药薄荷药材挥发油成分、含量等相关的研究,为吴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运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含量测定,计算其相似度。结果?挥发油含量从0.2%至1.7% (mL/g)不等。除一个样品外,其余相似度都较高。结论?苏州地区吴药薄荷其化学成分丰富,薄荷醇含量较高,值得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76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的61种化合物。化学成分主要为十九烷(12.89%),廿烷(12.23%),1-十七烯(12.05%),2,6,11-三甲基-十二烷(7.54%),十八烷(7.46%),E-蒎烷(5.54%),二十二烷(5.30%),二十三烷(4.92%),十六烷基-环氧乙烷(3.09%) 等,上述9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1.02%。结论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薄荷油乳剂经皮给药对小鼠耳肿胀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薄荷油乳剂高剂量组、薄荷油乳剂中剂量组、薄荷油乳剂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耳部涂抹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耳部涂抹石灰搽剂,其余均涂抹薄荷油乳剂。以肿胀度和肿胀率为指标区分消炎效果。结果:阳性对照组、薄荷油乳剂高剂量组、薄荷油乳剂中剂量组、薄荷油乳剂低剂量组较正常对照组肿胀度和肿胀率均有降低。结论:石灰搽剂、薄荷油乳剂均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薄荷油乳剂高剂量组较石灰搽剂组消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除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镇痛、抗炎、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镇静、抗氧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消脂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倍数(A)、浸泡时间(B)、蒸馏时间(C)三因素,挥发油的收得量为指标,按L9(34)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结果C因素影响显著(P<0.05),A、B因素影响较少(P>0.05)。结论自拟疏肝消脂汤挥发油较佳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3h,蒸馏时间8h。  相似文献   
998.
蔓荆子挥发油体外化学模拟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蔓荆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 Fenton 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挥发油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蔓荆子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与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挥发油浓度与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结论:蔓荆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 and aimThis network meta-analysis (NMA)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live oil (OO)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Methods and results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hree electronic databases (Medline, Web of Science, and Cochrane Central). Inclusion criter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3 weeks duration of intervention) comparing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OO: refined OO (ROO), mixed OO (MOO), low phenolic (extra) virgin OO (LP(E)VOO), and high phenolic (extra) virgin OO (HP(E)VOO). Random-effects NMA was performed for seven outcomes; and 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 (SUCRA) was estimated,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P-score). Thirteen RCTs (16 reports) with 611 mainly healthy participants (mean age: 26–70 years) were identified. No differences for total cholesterol, HDL-cholesterol, triacylglycerols,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observed comparing ROO, MOO, LP(E)VOO and HP(E)VOO. HP(E)VOO slightly reduce LDL-cholesterol (LDL-C) compared to LP(E)VOO (mean difference [MD]: −0.14 mmol/L, 95%–CI: −0.28, −0.01). Both, HP(E)VOO and LP(E)VOO reduces SBP compared to ROO (range of MD: −2.99 to −2.87 mmHg), and HP(E)VOO may improve oxidized LDL-cholesterol (oxLDL-C) compared to ROO (standardized MD: −0.68, 95%–CI: −1.31, −0.04). In secondary analyses, EVOO may reduce oxLDL-C compared to ROO, and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intak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OO and lower SBP and oxLDL-C values was detected. HP(E)VOO was ranked as best treatment for LDL-C (P-score: 0.83), oxLDL-C (0.88), and SBP (0.75).ConclusionsHP(E)VOO may improve som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oweve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are limited by overall low or moderate certainty of evidence.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NK细胞活性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等方法考察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牛至油在促进NK细胞活性和单核-巨噬细胞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试验中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牛至油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