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4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516篇
口腔科学   234篇
临床医学   1913篇
内科学   1143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157篇
特种医学   6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24篇
综合类   3569篇
预防医学   1889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917篇
  16篇
中国医学   769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992.
胸部摄影仟伏值计算方法的改进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照片的质量,取决于正确的曝光条件。其感光效应通常以(mA·S·KV~2)/D~2公式计算。由此可知毫安、时间、仟伏、焦片距等与感光效应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993.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窦黏膜CD4+、CD8+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ZY  Chen FB  Chen 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53-45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胃窦黏膜T淋巴细胞CD4+、CD8+ 及CD4+/CD8+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儿(Hp+44例,Hp-35例)胃窦黏膜及其中33例(Hp+12例,Hp-21例)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4+、CD8+变化.所有患儿均行内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胃窦黏膜单个核细胞提取.33例儿童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的胃窦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CD3(CD3-FITC)、藻红蛋白标记CD4(CD4-PE)、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标记CD8(CD8-PerCP)单克隆抗体染色后行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中胃窦黏膜T淋巴细胞的检测以CD3设门.结果 (1)胃窦黏膜CD3+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Hp-CSG组(3.26±1.98)%,Hp+CSG组(4.37±1.97)%.(2)胃窦黏膜CD3+细胞中CD4+,CD8+的相对百分比及CD4+/CD8+值分别为Hp-CSG组为(23.74±10.37)%,(47.04±12.00)%,0.52±0.23,Hp+CSG组为(40.28±11.35)%,(27.91±8.84)%,1.55±0.52.Hp+CSG组胃窦黏膜CD4+细胞相对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p-CSG组,CD8+细胞相对百分比则低于Hp-CSG组(P均<0.01).(3)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Hp+CSG的T淋巴细胞变化为局部胃窦黏膜的细胞免疫应答所致.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测定砖火丝菌对电离辐射抗力的方法,并对用美国卫生工业制造者协会“筛选程序”分离自棉制医用敷料的2株砖火丝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琼脂平板上砖火丝菌培养物,采用沙洗法(以140目细沙代替常规法中的玻璃珠)洗脱,效果较好。对悬液中及干燥于纱布和琼脂片表面火丝菌,经剂量率为 10~ 20 kGy/ h的60钴γ射线辐照,用剂量-存活曲线法和部分阳性测定法测得γ射线对火丝菌 D10值在 2.0~3.0 kGy之间。其中,部分阳性测定法测得 D10值较高,干燥于纱布表面砖火丝菌抗力较弱。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比率与气流阻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88例COPD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MMP-9、TIMP-1浓度.结果 COPD患者的MMP-9、TIMP-1血清浓度(ng/mL)(130.66±101.16)、(235.16±112.34)明显高于对照组(32.71±16.25)、(142.77±43.60),差异具有显著(P<0.01);COPD组及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具有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0.601、-0.621,P<0.01);COPD组及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FVC%具有明显负相关(r=-0.562、-0.661,P<0.01);MMP-9/TIMP-1比率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具有明显负相关(r=-0.396、-0.372,P<0.05).结论 COPD 患者血清及MMP-9、TIMP-1浓度及MMP-9/TIMP-1比率增加,与气流阻塞成负相关.MMP-9、TIMP-1是引起气流阻塞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予10-7mol/L AngⅡ刺激细胞(O、12、24、48、72 h),检测各时间点细胞ILK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予不同水平(0、10-11、10-9、10-7、10-5mol/L)AngⅡ刺激细胞48 h,检测ILK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结蛋白染色阳性;2.用lO-7mol/L AngⅡ干预肾小球系膜细胞,12 h后大鼠ILK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值,0、12、24、48、72 h大鼠ILK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2、0.37±0.07、0.90 ±O.10、1.73±0.12、及1.72±0.13(F=166.78 P相似文献   
997.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应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建立抑郁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郁大鼠海马S100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S100β阳性细胞体积有所增大,显色较深,S100β蛋白表达增强,其灰度值(120.6±14.3)与正常对照组(145.6±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温和应激可诱发抑郁,引起海马SIOOβ蛋白表达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廖旭菱  岑华  覃家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99-3600
目的:利用多普勒脐动脉血流仪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了解孕期胎盘循环阻力异常发生率和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保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515例孕26~41周的孕妇常规检查。结果:S/D值异常发生率13.59%、脐带绕颈发生率23.88%。结论:孕期定期进行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检查有利于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紫外线暴露时间与眼晶体密度值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外线辐射是白内障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WHO的报告表明,引起视力损伤的最主要原因是白内障。因此,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白内障患者数量的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全年无冬季,夏季从3月中旬至11月上旬,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是我国低纬度、高紫外线辐射的代表性地区。本研究选择海南崖城地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客观评价个体紫外线暴露时间与眼晶体密度值之间的量效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个体紫外线暴露剂量与其生物学远期效应问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Ca^2+和Q型Ca^2+通道在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成年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两组,15只中膀胱出口不全梗阻8周尿流动力学证实为不稳定膀胱者为实验组,15只为对照组(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仅仅手术游离兔膀胱颈而不做结扎梗阻)。模型成熟后,采用急性酶法分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获得单个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模型膀胱逼尿肌细胞静态Ca^2+浓度;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Q型Ca^2+通道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组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Ca^2+超负荷);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不稳定膀胱平滑肌细胞膜之Q型钙离子通道数量明显增多。结论膀胱平滑肌细胞Ca^2+及其Q型Ca^2+通道病理性改变是出现不稳定膀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