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750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疗效及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6 5例 (2 6 5只眼 )高度近视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及现代囊外摘除术 ,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部分在 +4D以下的患者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0 .0 5≤术后视力 <0 .3者占 37% ,≥ 0 .3者占 19% ,≥ 0 .5者占 34%。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 90 %者可以脱残 ,5 3%的患者可以脱盲 ,手术后效果与年龄、眼球轴长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隧道式巩膜瓣切口对24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期,最终矫正视力为0.1~1.0,其中0.1~0.5者15眼(53.6%),0.6~0.8者10眼(35.7%),1.0者3眼(10.7%).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3±6.5)mmHg(1mmHg=0.133kPa).术后有角膜水肿8眼(28.6%),浅前房2眼(7.1%),后发性白内障2眼(7.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新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与PMMA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102眼行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108眼行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闪辉、术后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混浊的变化及其它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眼数为70.3%(A组)和52.8%(B组);术后1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1.8%(A组)和55.4%(B组);术后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0.3%(A组)和53.6%(B组),上述统计学处理均相差显著。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变化,A组无显著差异,B组有显著差异。术后前房闪辉、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A组人工晶状体在前房内的破损率和翻转率分别为2.9%和1.0%。结论 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4.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断离范围小于 15 0°的半脱位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 14例 (14眼 )。悬韧带断离范围小于 90°者 5眼 ,90~ 15 0°者 9眼。造成悬韧带断离的原因为眼外伤 (8眼 )、马凡综合征 (1眼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 (2眼 ) ,另有 3眼原因不明。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 ,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随访 2~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结果  13眼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顺利 ,未见人工晶体移位及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 1眼术后 2 4h散瞳下发现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外 ,其余病例随访过程中未见人工晶体偏心及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结论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病例中 ,可有效地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确保术中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及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对高负压在劈核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操作阶段中的作用进行分段评价 ,就非持续性高负压控制对乳化操作空间内液流及后囊膜位置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Ⅳ级硬核老年性白内障病例 165例 ( 171眼 ) ,均采用高负压 2 5 0mmHg主导下的劈核乳化术式 ;其中 ,92例 ( 92眼 )在进入碎核块乳化阶段后下调负压设置强度至 15 0mmHg ,另外 73例 ( 79眼 )是在持续性高负压强度设置下完成的回顾性对照组 ;对两组病例术中发生后囊膜吸触或吸破的发生阶段以及发生率进行组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 高负压在劈核阶段的应用是安全的 ,对后囊膜直接损伤的机会较少 ;在碎核块乳化的后期阶段 ,持续性高负压设置可使该阶段全堵塞效应释除瞬间残留较强回吸波 ,引发手术空间内流体容量及后囊膜位置的大幅波动 ,易使后囊膜被碎核块的锐缘刺破或乳化探头直接吸破 ,该阶段两组间后囊膜破率差异明显 ( χ2 =5 71,P <0 0 2 )。结论 高负压在劈核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应当是具有阶段性和选择性的控制要求 ,强度设置的阶段性调整可以使高负压在劈核阶段发挥固定核块、辅助劈割优势的同时 ,避免了其对碎核块乳化后期阶段手术空间内液流容量及后续膜位置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前葡萄膜炎小瞳孔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1例 43眼前葡萄膜炎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三种方法扩大瞳孔 :① 19眼行机化膜剪除联合放射状瞳孔松解术 ;② 11眼行直接牵拉扩张瞳孔 ;③ 13眼单纯分离粘连 ,用粘弹剂扩张瞳孔。结果 术后瞳孔均保持 3~ 3 5mm圆形 ,无粘连 ,具有一定活动度。术后视力 :术后 1周≥ 0 5占 62 8% ,术后 1个月≥ 0 5占 69 9%。并发症 :后囊破裂 2眼 (4 7% ) ,角膜水肿 6眼 (13 9% ) ,3~ 5d水肿消失 ,虹膜睫状体炎 1眼 (2 3 % )。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 ,且瞳孔圆形 ,是对眼内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97.
目前,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是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未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构成闭角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是解决该危险因素的最佳手段.选择何时进行手术以及预后效果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本研究纳入17篇应用眼前节OCT(AS-OCT)分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前后眼前节生物测量不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部文献累计866患眼;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术后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度(ACA)、巩膜突起50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起500 μm小梁与虹膜接触面积(TISA500)、TISA750、巩膜突起750μm房角隐窝面积(ARA750)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升高,术后前房宽度(ACW)、巩膜突起750.μm处的虹膜厚度(IT750)均无明显变化,术后虹膜弯曲度(I-Curv)、虹膜横断面面积、虹膜突面积较术前降低.术前LT与术后ACD及术后TISA500均呈高度正相关.术前晶状体拱高(LV)与术后3个月ACD及术后3个月AOD500均呈正相关.综合文献证实,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可解除瞳孔阻滞,减小虹膜压迫,使得前房加深和房角增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以拱形刀行透明角膜主切口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同意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未熟期白内障患者,将其中完成术前1 d,术后1、7、30 d完整随访的患者82例(91只眼)纳入统计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法将91只眼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角膜拱形刀主切口40例(46只眼),对照组行角膜平刀主切口42例(45只眼)。术前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核硬度分级、视力、角膜散光等数据;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所使用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记录前房稳定性,同时记录术中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力、角膜散光检查,并同时记录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7、30 d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前及术后1、7 d平均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30 d的平均散光度为(0.57±0.29)D,对照组为(0.86±0.41)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前房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术中所使用的平均超声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以角膜拱形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主切口可降低术后30 d的角膜散光,增加术中前房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3例(27只眼),女性17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72±9.2)岁.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2周、1个月、3个月使用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SFCT及眼压(IOp).比较不同性别之间SFCT变化的差异,使用回归分析了SFCT改变与年龄、眼轴(AL)及IOP的关系.结果 术前SFCT平均厚度(201.2±45.8) μm,,术后1d、2周、1个月和3个月SFCT值分别是(213.1±47.9)μm、(223.8±49.4) μm、(238.7±54.9) μm和(221.0±50.0)μm,术后各时间点SFCT值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表明SFCT改变与性别、年龄、AL和IOP无显著相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3个月内SFCT增厚,其中1个月最明显.SFCT值的改变与性别、年龄、AL及IOP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郑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52-215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282例(297眼),根据是否辅以飞秒激光分为观察组(157例161眼)与对照组(125例136眼),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照组仅采用传统超声乳化术,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两个月术源性散光(SIA)、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平均AVE为(6.5±2.1)%显著少于对照组(10.0±1.5)%,EPT为(6.1±2.0)s显著短于对照组(8.2±1.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两个月SIA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8.4±4.3)%显著低于对照组(15.9±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能够明显降低AVE与EPT,降低SIA和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