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750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112例(120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粘弹剂和手指按压进行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6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120眼手术顺利,术后追踪6月,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加深,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54眼),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对28例(32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病人(20例22眼)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三个月一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及前房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组术后平均眼内压为15.2±3.1mmHg,而同类病人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4.9±2.6mmHg。分别经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类病人眼内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8眼(81.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4者占63.6%,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中8眼视力不增反降,最佳矫正视力0.4者占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而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两者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房角显著加宽,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矫正视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825例(896眼).对术中39例(39眼)后囊破裂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39例(39眼)出现后囊破裂(4.35%),其中发生于撕囊时4例,水分离时5例,超声乳化过程中27例,吸出皮质时3例.经适当处理均同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0.3者29例(74.36%).术后12例(30.77%)角膜水肿,均在l周内恢复.结论 晶状体后囊破裂是超声乳化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多个步骤,术中及时发现后囊破裂并正确处理,仍可能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34.
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39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其中以上2种术式均行玻璃体腔灌注;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13眼,比较3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力提高囊外摘出术7眼,玻璃体腔灌注加超声乳化术16眼,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术12眼.视力不提高的原因均与眼底有关.与手术无关.结论 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微创、恢复快的优点,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器的注吸系统吸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结果 30例45眼术后1周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地提高,5眼因年幼不会查视力,术后12个月随访40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5者30眼,占75.00%,BCVA<0.5者10眼,占25.00%.术后2例出现后囊浑浊.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6.
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分析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及解决对策,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29例(29眼)其中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5眼.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入六氟乙烷(C2F6)8眼,注入滤过空气1眼.手术后随访3~24个月.对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眼底检查满意,均发现裂孔.随访期末视力提高者22眼,占75.86%(其中提高2行以上者16眼占55.17%);视力不变者7眼,占24.14%.随访期内28眼视网膜完全复位(96.55%),1眼视网膜未完全复位(3.45%).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无明显偏位,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巩膜扣带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既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又可使视网膜脱离及时复位,有助于恢复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进行眼部检查并使用25项改良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手术前后视觉功能、日常生活和总体情况.结果 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在远视力,暗视力,社交能力,精神状况,自信力和色觉状况等六个方面明显改善,但在近视力方面满意度明显下降.总体满意度从术前的29.37±4.58提高到术后3个月的64.54±3.57(t =-39.63,P=0.00).结论 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满意度高,手术能极大地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通过对7例(7只眼)患者眼科术后暴发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诊治经过的体会,寻找TASS的发病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 在2009年8月2周内的白内障手术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发生TASS7例,立即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全身及眼局部应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观察15 d,随访6个月.结果 考虑发生TASS的原因可能与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的去离子水有关.7例患者治疗15 d后炎症稳定,视力与发病前比,无差异.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无眼部炎症表现,人工晶状体表面无渗出物及色素沉着,虹膜无粘连,眼压正常.结论 TASS发生后,如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比较高频脉冲能量模式与扭动能量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5例(13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4只眼,Ⅲ级48只眼,Ⅳ级51只眼(LOCS Ⅱ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频脉冲、扭动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otal equivalent power,TE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比较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角膜水肿和前节反应状态.结果 Ⅱ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EPT和CDE显著高于扭动组(P<0.05),其余各参数无显著差异.Ⅲ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13.38±2.85) vs (29.66±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23.26±10.76)s vs(34.23±15.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脉冲能量在处理Ⅱ级和Ⅲ级核中,TEP、EPT、CDE无显著差异,扭动能量在处理Ⅲ级核,TEP、EPT、CDE均显著高于Ⅱ级核处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的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天,高频脉冲组的角膜厚度增加率显著低于扭动组(11.57±9.37)%vs (19.02±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能量模式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硬度的晶体核.扭动能量处理软核效率高,具有超声时间短,累积释放能量低的特点.高频脉冲能量释放稳定,尤其在硬核中具有累积释放能量低,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势.硬核、高龄或角膜内皮功能相对低下的患者选择高频脉冲模式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早期康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