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45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5例(7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只眼.在超声乳化术后,实验组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植入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并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检测两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相差,立体视觉.视功能与生存质量(VF/QOL)问卷调查等.结果 在术后1周、1月,两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实验组在昼及昼眩光,夜及夜眩光的各频段对比敏感度(1.5cpd,3.0cpd,6.0cpa,12cpd,18co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两组在瞳孔直径≥6mm时的三阶彗差、四阶球差、五阶次级彗差、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两组在最佳矫正视力下的远、近立体视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VF/QOL问卷调查显示两组近视力视觉相关活动、视力有关的感觉适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植入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的高阶像差尤其是球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126只眼实施了6mm左右"一"字形巩膜隧道式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天视力高于0.5者占61.3%,最佳视力达1.2。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疗效好,设备简单,容易掌握的好方法,适应症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101例12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79.68%;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7.00%,91.87%和95.12%。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常见的炎症反应主要与核的硬度,超声乳化的时间及能量的大小有关。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使患者获得清楚、舒适、持久的远视力,同时能够获得近视力和中距离视力及满意的视觉质量,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双眼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包括双眼植入不同类型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机械性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联合植入、机械性调节型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联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联合植入等.考虑不同患者特殊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结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折射型和衍射型)、机械性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视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生理状态下,在眼内的前后位移度及其和伪凋节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病人46例(46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一体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和分析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前节OCT图像中的位移表现,记录不同度数镜片附加时的前房深度和瞳孔直径变化值,测量患者术眼的伪凋节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随访(5.2±1.6)个月.结果 78.26%(36/46)术眼屈光矫正后近视力≥Jr5;患者术眼术后平均伪凋节力为(1.08±0.71)D.眼前节OCT图像显示附加负值镜片时人工晶状体向前位移,前房变浅,附加正值镜片时人工晶状体向后位移,前房变深,前房深度变化值为(0.26±0.09)mm;不同度数镜片附加时瞳孔直径变化值为(0.58±0.28)mm.伪凋节力与前房深度变化呈正相关(r=0.8267,P<0.01),与瞳孔直径变化亦呈正相关(r=0.6724,P<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生理状态下位置可前后移动,视近时睫状肌收缩、人工晶状体向前移动,是IOL眼产生伪凋节力的重要机制之一;瞳孔收缩也可部分补偿调节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眼外伤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眼外伤后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21例(21眼),均具有矫正视力>0.2、眼压稳定、眼底情况良好之条件,于3~6个月后行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1~6个月,平均4.5个月。矫正视力>0.5者6眼,0.3~0.5者10眼,0.1~0.2者4眼,<0.1者1眼。0.3及以上视力者16眼(80%)。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差异不大。结论:对于眼外伤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待眼部情况稳定3~6个月后行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视力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前后节手术经验,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27.
眼前段结构紊乱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重建眼前段结构,以机化膜为依托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86只眼前眼前段结构重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包括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粘连松解术、虹膜根部离断缝合术、后粘连松解术、瞳孔成形术、瞳孔区机化膜造孔及以机化膜为依托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32个月。结果 86只眼手术顺利。术后视力≥0.5者71只眼(82.6%),  相似文献   
28.
Zheng D  Lin Y  Zhang Z  Chen W  Y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408-41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发生混浊、引起视力障碍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方法 对 19例 (2 2只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发生混浊的患者 ,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将取出的 2 2片混浊人工晶状体进行裂隙灯和光学显微镜检查 ;应用钙特异性茜素红染色法和vonKossa嗜银染色法进行病理学检查 ;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 ;应用能谱分析法检查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以透明人工晶状体作为对照。结果 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面和表面下可见沉淀结晶呈多种形态的不规则颗粒 ,其中光学部中央着色颗粒密集且粗大 ,周边着色颗粒稀疏而细小。这些颗粒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嗜银染色均为阳性反应。能谱分析证实颗粒中含钙和磷元素。人工晶状体襻和透明人工晶状体均无相同表现。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 ,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混浊的原因 ,为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面和表面下发生钙和磷化合物沉淀结晶  相似文献   
29.
Wang J  Sun B  Yang X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556-561
目的探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患者视功能评价中的意义,为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治疗晶状体PCO提供视功能评价方法.方法对67例(73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PCO患者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并加以分析.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采用环形切开向后翻转法,晶状体后囊膜瓣直径为5 mm,平均单次脉冲能量为(2.93±0.63) mJ,平均脉冲次数为(19.09±8.63)次,平均总能量为(57.47±36.05) mJ.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前矫正视力≥0.8的16只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视角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不同视力患者各频段的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不同视力患者低频段和中频段眩光敏感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频段眩光敏感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晶状体后囊膜2级混浊者不同频段的平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与1级混浊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中人工晶状体出现激光损伤斑者5只眼(6.8%),术后无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和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可灵敏、全面反映晶状体PCO患者的视功能状态,可成为确定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手术时机和评价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