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491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409篇
综合类   47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439篇
药学   3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 (ICG)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影响 ,为黄斑裂孔手术中ICG着染并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寻求合适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 以质量浓度分别为 2 0、1 0、0 5、0 2 5mg/mLICG分别作用于培养的人RPE细胞 ,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功能方面观察RPE细胞的损伤。结果  ( 1)MTT检测ICG对RPE细胞活性的抑制与时间无关 (F =1 96,P =0 173 3 ) ,与质量浓度有明显相关性 (F =80 96,P =0 0 0 0 1)。ICG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 0 5mg/mL时 ,RPE细胞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电镜观察以上质量浓度ICG对RPE细胞形态均有损伤 ,以变性为主 ,表现为细胞器肿胀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3 )以上 4种质量浓度ICG作用RPE细胞后 ,各组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质量浓度≤ 0 5mg/mL时ICG可安全地着染视网膜内界膜。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tcentral seous chorioretinopathv,CSC)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rl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的动态表现.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Heidelbetg retina angiography,HRA)对46例CSC患者.行双眼FFA及ICG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46只主检眼中34眼在IC-GA早期见到一处或多处脉络膜血管充盈延迟,46只眼显示后极部一处或多处脉络膜异常高荧光;在FFA中.22只眼在相应位置出现低荧光区,44只眼于相应部位出现点或片状高荧光。对侧眼中42只眼在ICGA过程中出现一处或多处点或片状高荧光区,而FFA中,仅29只眼在FFA中见到点或片状高荧光,其病灶数量明显少于ICGA。部分病例在ICGA和FFA中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脱离区,结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存在脉络膜循环异常、ICGA与FFA比较,前者在诊断上更有价值。ICGA与FFA对认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华文  张薇  刘颖 《眼科》2004,13(2):88-89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黄斑出血作进一步病因诊断。方法:对27例(28只眼)患者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原因的黄斑出血的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必要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分析,判断引起黄斑出血的原因。结果:16例(17只眼)为高度近视引起,平均年龄为47.4岁,其中2例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膜;9例(9只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平均年龄为62.7岁,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膜7例,2只眼为黄斑地图样变性;1例(1只眼)黄斑部血管异常而引起出血;1例(1只眼)为脉络膜肿物。结论:老年患者的不明原因的黄斑出血的发病原因以老年性黄斑变性较多见,而年轻患者以高度近视为主。  相似文献   
984.
把小量—半微量实验技术引入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使化学实验教学逐渐向清洁工艺、绿色化学方向转化。通过阐述小量—半微量实验技术在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中应用的意义及前景,探讨阿司匹林和磺胺醋酰两药物小量—半微量的合成方法,证实小量—半微量实验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85.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病程变化及视力预后。 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的20只患眼行矫正视力和眼底彩色照相随访观察,随访时间2~6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1个月;其中10例14只眼采用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作了眼底形态学的随访,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随访时 间21.0个月。 结果 20只患眼随访视力为0.3及其以上者5只眼,占25.0 %;视力为0.1~0.2者6只眼,占30.0%;视力为0.1以下者9只眼,占45.0%。随访过程中2只眼视力增进,占10.0%,10 只眼视力稳定,占50.0%,8只患眼视力下降,占40.0%;仅1只眼形成盘状瘢痕,占5.0%。14 只眼底血管造影随访的患眼中,造影显示息肉状病灶稳定不变者4只眼,占28.6%;部分消退者2只眼,占14.3%;息肉状病灶有扩展和新生者6只眼,占42.7%;消退和新生并存者2只眼,占14.3%。 结论 PCV患眼视力预后差异较大;在病程进展过程中息肉状病灶可增多、消退或稳定不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8-11)  相似文献   
986.
多灶性脉络膜炎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 方法 收集多灶性脉络膜炎患者8例10只眼,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和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眼底后极部和周边部的多灶性脉 络膜病变;ICGA显示病灶区呈弱荧光,提示为脉络膜灌注不良;非活动性病灶表现为荧光染色和透见荧光,萎缩处可见脉络膜大血管。FFA显示病灶区呈弱荧光,活动性病灶晚期有渗漏,非活动性病灶呈透见荧光。 结论 原发于脉络膜的多灶性脉络膜炎的临床表现随病程长短、病变部位的不同和病灶多少而各异,ICGA和FFA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发展的过程,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87-89)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观察青光眼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中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青光眼患者31例31只眼和对照组37例37只眼进行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青光眼患 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7例17只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14例14只眼。对比分析30 s内的ICGA和FFA图像,根据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分水带分为3型。I型:分水带不包围视盘或未被观察到;II型:分水带部分包围视盘;III型:分水带完全包围视盘。并根据分水带类型记分(I型=1;II型=2,III型=3)。 结果 87.1%的青光眼患者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而在对照组中仅为56.8%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χ2=7.369;P=0.007)。青光眼组的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3.001,P=0.004)。 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盘周脉络膜分水带的位置较正常眼更多地包围视盘,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状态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18-220)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23例137只眼及PCV患者42例4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AMD患眼中,FFA显示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1.7%;隐匿型CNV121只眼,占88.3%。隐匿型CNV患眼中,42只眼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占34.7%;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占61.2%;2只眼CNV与PCV共存 ,占1.7%。48只PCV眼中,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占14.6%; 2只眼FFA即显示出分 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占4.2%;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占75.0%;12只眼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占25.0%。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16只眼,占33.3%;,呈多个孤立并存者32只眼,占66.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及PCV眼底特征性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07-309)  相似文献   
989.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一组在蛋白质的氨基和糖的醛基之间非酶性糖基化反应终产物的总称[2].  相似文献   
990.
杨志祥  糜漫天  张乾勇  郎海滨 《肿瘤》2003,23(3):180-182
目的 成功构建带有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TK启动子控制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验证该载体转染HL60细胞后全反式视黄酸(ATRA)依赖的eGFP表达。方法 采用常规分子克隆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ARE—TK—eGFP,经脂质体转染肿瘤细胞;ATRA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功能变化和经荧光显微镜直接观测eGF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ATRA处理转染HL60细胞后,eGFP呈视黄酸(RA)时间剂量依赖性表达增高。结论 ATRA可通过RARE调控TK启动子下游的eGFP报告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