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15篇
  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管组及无管组,比较2组间切口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局部异物感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置管组165例,无管组16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脂肪厚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无管组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3.6%(6/165)和5.5%(9/163),P>0.05;异物感分别为50.3%(83/165)及3.7%(6/163),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1.7)分及(9.2±2.8)分(P<0.05)。甲级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直接医疗成本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中不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为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1.7±11.3)min,切口长度平均(7.1±3.5)cm,术中出血量平均(55.1±7.7)ml,术后平均住院(6.7±1.6)d;4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术中肠道浆膜损伤1例,未影响补片修补;术后切口轻度感染1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未取出补片,无血清肿、肠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个月,随访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可行、实用的,治疗效果较好,结合了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优点,术后患者康复快,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相关性及护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手术感染病例、切口、缝合情况及术前尿液培养分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5例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皮下组织采样病原菌分离率高于未发生手术感染的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耐药率高于未发生感染的分离菌;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9例伴泌尿系感染,6例分离菌株为葡萄球菌属.结论 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针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索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 观察高度近视眼89例(94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视力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05—0.5,77眼(81.91%),〉0.5者17眼(18.09%)。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3眼,角膜水肿9眼,黄斑囊性水肿3眼。结论 高度近视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环甲膜切开选择性代替气管切开2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环甲膜切开选择性代替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251例需行气管切开用环甲膜切开代替。结果:术后随访2年,无声音嘶哑,无气管狭窄,无特殊不适。结论:环甲膜切开速度快,出血少,定位准确,可长期戴管,在有适应证的情况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临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7年来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灶均位于腹壁,15例位于皮下脂肪层、9例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2例位于腹直肌与腹膜之间。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防无复发。结论该病术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症状与体征,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CA125检测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大。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术后可不必服用甾体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243例与缝合皮下脂肪的445例进行比较。结果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较缝合皮下脂肪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切口裂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低,建议不必常规缝合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观指数和治愈率。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切口感染率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切121愈合美容效果好。结论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是阑尾切除术的理想切口,比麦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愈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谢雪琴 《西部医学》2008,20(4):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21例临床疑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进行检查,并对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切口愈合良好者14例(66.7%),子宫切口愈合欠佳5例(23.8%),子宫切口处浆膜下血肿和子宫切口未愈合各1例(9.5%)。结论应用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简便、直观,无痛苦,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Hypericum patulum Thumb.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wounds in rats.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leaves (HPM), in the form of an ointment with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 and 10% w/w ointment of leaf extract in simple ointment base) was evaluated for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in an excision wound model and an incision wound model in rats. Both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 oin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responses in both the wound types test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produced by the extract ointment, in terms of wound contracting ability, wound closure time, regeneration of tissues at wound si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wound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 standard drug nitrofurazone oin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