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9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621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47篇
综合类   143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2篇
眼科学   2569篇
药学   763篇
  19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The risk of secondary haemorrhage following abscess tonsillectomy i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differing rates. A retro‐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 rates following abscess tonsillectomy was conducted in 142 patients (54 females, 88 males; mean age: 35 years). In 22% of patients, a secondary haemorrhage occurred. In half of these (11% of total), the haemorrhage had to be treated surgically. Secondary haemorrhage occurred most commonly on the 6th and 8th postoperative days.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are not in unison about the risk of secondary haemorrhage following abscess tonsillectomy and therefore allow no final judgement about an objective risk of this complication. This report strengthens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udit Service’ analysis from 1997, which did show a high risk of secondary haemorrhage following tonsillectomy, as well as following abscess tonsillectomy.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 0 0例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 ,另 2 0 0例行新式剖宫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 gar评分等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为 138 85± 5 3 74ml,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190 5± 5 9 18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 ,优于新式剖宫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祛腐生肌散治疗难愈性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祛腐生肌散治疗难愈性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用蜈蚣、冰片等 5味中药研末制成散剂 ,换药时撒薄层于无菌凡士林油纱布上 ,敷或塞于伤口。结果  1个月内治愈 18例 ,2个月内治愈 10例 ,3个月内治愈 8例 ,无效 1例。结论 中药祛腐生肌散具有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 ,治疗难愈性切口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利用改良Feulgen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剂量6 0 Coγ射线 (0、 10、 2 0和 30Gy)和照后不同时间 (3、 15天和 1、 3、 6个月 )的兔眼角膜和晶体上皮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各剂量组DNA含量的MOD和IOD值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0 0 1) ,提示辐射能引起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核中DNA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 ,因此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DNA含量测定可以作为眼辐射损伤的指标之一 ,为其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唯地息眼凝胶剂对兔芥子气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用200μL/L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5min,左眼为治疗组,用唯地息眼凝胶剂点眼,4次/d,右眼为对照组,用2.5g/L氯霉素眼液滴眼,4次/d,分别于染毒后2,8,16,24,36,48和72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15±0.19)mm2/h和(1.03±0.12)mm2/h,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44.4%和54.2%,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唯地息眼凝胶剂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也能减少角膜上皮反复破损。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Piroxicam(环氧化酶-1选择抑制剂)和NS-398(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含20μg脂多糖的缓释小丸植入兔角膜基质以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使用不同浓度的Piroxi-cam和NS-398滴眼剂滴眼,植入10d后分析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采用MTT法分析Piroxicam和NS-398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0.01μmol/LNS-398和0.01μmol/LPiroxi-cam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浓密,其它组因抑制剂的不同及浓度的不同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在0.5,5及50μmol/L时,NS-398较Piroxicam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低。结论:环氧化酶-1特异性抑制剂和环氧化酶-2特异性抑制剂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相同浓度时,NS-398的抑制效果强于Piroxicam。在高浓度时NS-398较Piroxicam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低。  相似文献   
97.
LASIK术后角膜瓣再次复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及其再次复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所有18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均进行再次复位。结果:所有LASIK术后角膜瓣的移位,再次复位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及角膜瓣对位。结论:LASIK术后严密的观察、防止外伤、及时的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角膜瓣移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定量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1(fibronectin 1,FN1)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N1与LASIK术后早期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2 0只新西兰白兔 ,左眼按近视 4D行LASIK术 ,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4、4 8h ,1、2周取角膜 ,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中央手术区及周边非手术区角膜FN1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术后 4h左眼手术区FN1的mRNA表达水平比右眼相应对照区明显升高 ,4 8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 ,其后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改变。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FN1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提示 ,FN1参与LASIK术后角膜瓣与基质床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
SARS-CoV S蛋白功能性受体ACE2在人、兔角膜、结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琰  潘欣  柳林  倪灿荣 《眼科新进展》2004,24(5):332-336
目的 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S蛋白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最近已鉴定出SARS-CoV 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本研究检测了ACE2在人、兔眼结膜、角膜中的表达,由此来初步推断SARS-CoV由眼部入侵的可能。方法 分别采取:(1)成人眼球破裂伤摘除的眼角膜和结膜组织;(2)4~6月中期引产胎儿的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3)兔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4)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细胞中ACE2的表达。取尸体解剖的成人心、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RT-PCR法在上述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均检测到ACE2的扩增条带,其中胎儿、成人和兔的角膜、结膜扩增条带较心、肺稍弱,兔各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与对应的人体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相近。ACE2免疫组化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呈明显的阳性表达,角膜和结膜的成纤维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亦可见阳性表达。兔组织中的ACE2表达强度及组织定位与人相近。结论 本研究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眼组织存在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ACE2,由此初步推断SARS-CoV存在由眼部入侵的可能,为临床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护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新西兰大白兔可能成为研究SARS-CoV入侵途径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琼  刘翔 《眼科研究》2004,22(2):213-215
Campbell 1949年首先提出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 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于角膜中存在一种能扩散的可溶性因子。现在已纯化、弄清序列并克隆成功了许多多肽类因子,不少因子具有复杂的生物学作用,这里统称为血管形成调节因子,一些小分子非肽类因子的性状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