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其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其睡眠障碍的原因.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的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研究发现,心理焦虑和环境作用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施加特应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研究对象PQSI评分及血压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和环境和生理因素,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比单纯降血压缓解睡眠障碍更为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临床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32.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 10年住院期间死亡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可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 1990年 1月~ 12月在住院期间死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 99例 ,将 1999年 1月~ 12月在该院接受 1年以上维持性血透的存活的 2 3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因心脏原因死亡 4 0例 ,占4 0 .5 % ;脑血管意外 2 9例 ,占 2 9.3% ;感染 15例 ,占 15 .1%。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平均血透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0 1) ,血透期间体重的增长率和左心室质量 (L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死亡患者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和LVM均显著高于总死亡组。因脑溢血死亡患者的收缩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因感染死亡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总死亡组。结论 :心力衰竭、脑溢血和肺部感染是本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 3种死亡原因。高龄 (6 5岁以上 )、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不良事件高发的时间段等资料。结果不良事件高发的主要时间段集中在7:00—8:59和10:00—10:59,占28.57%;交接班前后、上午班、下午班及晚班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期。结论护理管理者可调整当前护理排班模式,减少护理人员交接班次数,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熟练程度,以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补救性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23例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患者(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转子部骨折5例,股骨头骨折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前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此23例患者进行补救性THR后的疗效。结果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骨折后复位不良、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或技术错误。21例患者获平均32个月(8~46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3分提高到术后87.6分。结论骨折复位、内固定方式或固定技术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非常重要。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也增加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难度。对于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补救性的THR重建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5.
徐连本 《中外医疗》2013,(22):70-71
目的探讨导致口腔正畸治疗失败的因素,防止发生类似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2月—2011年2月正畸效果不理想的病历40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导致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治疗方案选择不当35%、医患沟通不够30%、医师临床经验不足15%、复发7.5%、医师操作失误5%、患者配合不够5%、不明原因2.5%。结论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口腔正畸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病房住院患者的意外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组64例通过原因分析,采用有效沟通、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适当约束、正确装置的护理对策;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P〈O.01)。结论强化有效沟通、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适当约束、正确装置能有效降低患者意外拔管,达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我院住院药房计算机管理账物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提高住院药房计算机管理账物相符率提供参考。方法:从药品盘点、入库、出库3个环节分析账物不符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实行专人负责制、合理安排盘点时间、完善出入库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责任心,可显著提高住院药房药品计算机管理的账物相符率。  相似文献   
38.
76例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黔东南地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与病因、性别、年龄、城乡地域差别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23例UGB中76例无痛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等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消化性溃疡居首位,在活动性出血病因中也占绝大多数。2.男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无痛者较女性多见,男性中无痛者占12.58%,女性中无痛者占11.29%,P〉0.05。3.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中无痛者占8.33%,中年组占10.11%,老年组占20.12%,P〈0.05。4.乡村病员上消化道出血中无痛者占15.62%,城镇病员中占6.19%,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是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病因。病因、性别、年龄、城乡差别等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9.
唐国珍 《西部医学》2007,19(2):248-249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7例剖宫产的新生儿重度窒息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阴道助产的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重度窒息情况并统计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原因。结果剖宫产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显著高于阴道助产组(P〈0.05)。导致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主要原因有: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未及时建立自主呼吸、取头时间过长等。结论应加强孕期检查及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早治疗;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严格执行剖宫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提高产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术中避免一切导致新生儿窒息的操作,特别应绝对避免无把握的反复娩出胎头,方可预防和减少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萧山区1987~2002年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死因及变化趋势的方向和强度。方法采用疾病监测点收集的心脑血管病死亡资料,分析主要疾病构成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结果1987~2002年心脑血管病死亡是人群第2位的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96%)。16年间人群标化总死亡率呈显著下降水平(年均-0.7%),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有显著增加趋势(年均0.5%),心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1.6%),其中女性标化死亡率上升速度较男性快。结论心脑血管病为人群第2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人群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