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3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14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357篇 |
内科学 | 149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1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0篇 |
综合类 | 939篇 |
预防医学 | 300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416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98篇 |
肿瘤学 |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成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adult-screening,HHIA-S)、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digits in noise,DI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分析HHIA-S与DIN在听力损失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本研究招募听力正常者29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38例,按双耳纯音听阈平均值PTA0.5~4 kHz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9例,依次完成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听力损失自我报告、HHIA-S量表以及DIN测试。采用线性相关分析HHIA-S得分、DIN阈值与纯音听阈平均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确定DIN在最佳诊断截点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①本组受试者HHIA-S得分、DIN阈值与纯音平均听阈PTA0.5~4 kHz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P <0.01);②将HHIA-S得分>8分定义为存在听力障碍,结果显示HHIA-S量表发现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为0.684,特异度为0.967;③DIN的最佳诊断截点(cut-off)为-16.1 dB,判断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1,均高于HHIA-S量表及听力损失自我报告。结论 DIN作为一种快速、有效且经济、便捷的听力筛查手段,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成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及听力损失自我报告。 相似文献
9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射治疗,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中心半束射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希望就鼻咽癌放射治疗面颈联合野中进行野中野的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在设计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时,使野的下部最大剂量保持在105%左右,再在野的上部加射野的设计方案。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由于是一个中心的半束射野,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处无冷热点,在面颈联合野内加入野中野和颈部切线野,故比用两个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技术员摆位更简单,更准确。其剂量分布比单一的面颈联合野更均匀,更合理。95%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最高点剂量为105%左右,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结论:用一个中心半束面颈联合野中野和颈部切线野方法照射,比单一面颈联合野照射时,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比两个中心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照射时,技术员摆位更简单,衔接处的剂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颈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时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失败模式,为颈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4年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7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并行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7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59.5(14.2~95.8)个月,随访率为99.2%。ENI组与IFI组1、3、5年LC分别为77.5%、58.8%、48.8%和64.3%、29.1%、26.2%(χ2=9.68,P=0.002),PFS分别为68.6%、37.7%、25.9%和47.5%、17.2%、3.6%(χ2=11.39,P=0.001),OS分别为81.7%、53.9%、31.3%和70.5%、31.9%、16.3%(χ2=7.70,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照射范围是局部控制、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ENI组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χ2=13.23、5.24,P<0.05)。ENI组和IFI组≥ 3级的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骨髓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时,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究使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TD)和螺旋断层旋转调强(HT)放射治疗技术在全身照射(TBI)中的应用对比,并评估TD治疗技术下计划的质量和执行效率,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计划设计方案。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身高在120 cm左右的已行TBI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选择TD和HT治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其中TD分别设计2~12内奇数个均分射野的计划,且起始角度分别从180°和0°开始,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最后对设计好的计划剂量分布进行统计,比较TD与HT治疗技术下的计划在靶区的平均剂量(PTV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s)受量,以评估计划质量,并比较治疗出束时间以评估治疗效率。结果 9野的TD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和靶区HI能达到一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D<9野的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PTVDmean(t=-3.12、-5.41、-20.33、-4.56、-7.22、-11.27,P<0.05)和靶区HI(t=-2.94、-5.18、-15.66、-4.31、-5.51、-9.13,P<0.05)无剂量学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PTVDmean和靶区HI没有影响。在危及器官方面,≥ 7野TD计划与HT计划在左肺平均剂量与右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晶状体计划危及体积(PRV)的最大剂量(2.14±0.60)Gy与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3.05±0.10)Gy在3野TD计划与H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7、0.63,P<0.05),眼晶状体PRV在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计划中起始角度对左右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及治疗出束时间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 9野的TD调强计划相对于HT计划在靶区、危及器官及治疗出束时间方面能达到一致的结果,但在眼晶状体PRV最大剂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分别采用常规切线野(CT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正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中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42例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保乳术后T1-2N0M0期患者。按照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Ⅰ站、Ⅱ站和Ⅲ站腋窝淋巴结引流区。每位患者均制定全乳+腋窝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分析腋窝淋巴结覆盖剂量。结果 CTF、3D-CRT和IMRT放疗计划腋窝各站受照剂量不同,I站累及平均剂量分别为(40.1±6.8)、(35.4±8.3)和(32.9±7.0)Gy(F=10.269,P<0.05),Ⅱ站分别为(33.2±7.1)、(30.6±6.7)和(30.4±7.0)Gy(P>0.05),Ⅲ站分别为(9.6±6.8)、(6.4±4.5)和(5.2±3.7)Gy(F=8.377,P<0.05)。腋窝各站接受相同处方剂量的体积不同,I站V50(接受50 Gy处方剂量体积)分别为21.3%、27.6%和9.6%(F=13.161,P<0.05),Ⅱ站V50分别为12.9%、15.9%和8.3%(P>0.05),Ⅲ站V50分别为0.4%、0.1%和0(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术后采用CTF、3D-CRT和IMRT 3种放疗技术时腋窝Ⅰ站、Ⅱ站和Ⅲ站淋巴结引流区覆盖剂量有限,因此对于发现腋窝微转移、但未清扫腋窝的患者,应充分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个体化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呼吸肌群专门训练(SRMT)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功率、激素水平等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运动员12人,依照配艇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6人)和对照组(6人)。两组在60天实验期间进行相同的日常训练,实验组每天还进行3组SRMT。在实验前和结束后1天采用直接法测试最大摄氧量;实验期间,每两周进行1次三级负荷测试乳酸阈功率;实验前后采用放免法测试血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差异(P>0.05);SRMT后,实验组乳酸阈功率比实验前明显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阈功率与呼吸训练器阻力负荷相关系数为0.918(P=0)。(2)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血清皮质醇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T/C显著升高(P<0.05),且T/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阶段性SRMT通过有效提高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乳酸阈功率,从而提高其有氧耐力水平;(2)60天日常训练结合呼吸肌群专门训练后,女子赛艇运动员血清皮质醇下降,T/C升高,机体合成代谢占主导。 相似文献
97.
近视已成为全球性视觉损伤及致盲的严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近视的防治列入全球防盲计划之中。随着近视病程进展,会出现多种眼部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致盲。目前,近视患病率有增加和年轻化趋势,病理性近视导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豹纹状眼底是近视性眼底病变自然病程的最早期病变,也是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一个重要临床标志。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豹纹状眼底分级方法,均是通过眼底彩照进行主观分级。通过检眼镜、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电图及微视野等模式影像可联合观察豹纹状眼底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状况。本文将综述豹纹状眼底的影像学特征及常见应用,以期对眼科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定量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16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5年(69例)和>5年(100例)2个亚组;根据神经传导检测(NCS)是否存在异常分为正常组(45例)和异常组(124例)],并选取年龄匹配的53名健康对照,进行手及足背的冷感觉阈值(CT)、热感觉阈值(W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WPT)测定.结果 病程≤5年糖尿病组的手及足背CT[分别为(29.6±1.4)、(26.5±4.3)℃]、WT[(35.9±3.0)、(41.3±4.0)℃]高于健康对照组[手背CT(30.2±1.2)℃,足背CT(29.1±1.5)℃;手背WT(35.0±1.9)℃,足背WT(36.5±1.5)℃;t=3.27、6.63、2.80、8.61,均P<0.05],病程>5年糖尿病组[手背CT(28.2±4.0)℃,足背CT(23.1±7.9)℃;手背WT(37.0±4.7)℃,足背WT(42.6±4.2)℃]高于病程≤5年糖尿病组(t=4.09、4.63、2.55、2.68,均P<0.05),NCS正常的糖尿病组[手背CT(29.5±1.8)℃,足背CT(27.0±4.6)℃;手背WT(35.0±1/9)℃,足背WT(40.9±3.8)℃]高于健康对照组(t=3.22、4.17、3.51、9.95,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QTT的异常率比NCS的异常率更高,病程>5年糖尿病组NCS、QTr的异常率较病程≤5年糖尿病组高;糖尿病组WT异常率(86.4%,146/169)高于CT异常率(68.1%,115/169,x2=15.49,P<0.01),足背刺激QTT的异常率高于手背刺激QTT的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痛觉阈值较高.结论 QTT较常规NCS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常规NCS的必要补充.下肢热感觉阈值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能够增强吗啡镇痛效能的纳洛酮剂量范围.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取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S)、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组,皮下注射吗啡6mg/kg及纳洛酮),根据纳洛酮剂量的不同(分别为1μg/kg、100、10、1和0.1ng/kg),MN组又分为MN1、MN2、MN3、MN4和MN5组.测定各组大鼠在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痛阈.另外42只大鼠分组方法 同上,仅将M组和各MN组吗啡剂量改为2mg/kg,在大鼠后爪建立急性疼痛模型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在1h内的累积疼痛评分.结果 与NS组比较,M组和各MN组大鼠的痛阈在5~120min显著增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较,MN1组大鼠在30、40、50min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0.01);MN2、MN3、MN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在注药后20~120min内显著升高(P<0.01),累积疼痛评分降低(P<0.05);MN5组疼痛阈值、累积疼痛评分与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00ng/kg的纳洛酮能够增强吗啡对大鼠的镇痛效能,1μg/kg的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效能,而剂量在0.1ng/kg时则不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 相似文献
100.
放射照相用胶片剂量仪(radiographic film dosimetry)是一种重要的二维剂量仪。广义上,胶片剂量仪应该包括胶片、数字化仪和冲洗机3个部分,它的空间分辨率高,可以用来快速获取照射野的二维剂量分布,因此,对于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的常规剂量测量和放射治疗计划尤其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mpy,IMRT)计划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