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937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408篇
  5篇
中国医学   692篇
肿瘤学   27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改良侧卧位在贲门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治疗的95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贲门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7例予传统体位管理干预,改良组48例予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野暴露满意度与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野暴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贲门癌手术中,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淋巴结清扫,还可降低术后体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优选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HPLC法测定水提液中野黄芩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黄芩茎叶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此工艺下所得到的野黄芩苷的含量为0.4106mg/g。结论:此提取工艺可行、可控。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MES)法,戊四氮最小阈发作(MET)法,协同巴比妥作用法以及小鼠耐缺氧法,观察癫痫宁对动物惊厥催眠及耐缺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实验表明,癫痫宁4.5g·kg-1能对抗小鼠的MES和MET,能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以及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且毒性甚小。  相似文献   
104.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主要原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肺泡表面张力较高、肺顺应性差,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床旁X线检查有助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1].本文对近期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与X线征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床旁X线检查对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野黄芩苷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性。Westerm-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水平随野黄芩苷浓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结论: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野黄芩苷治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前焦虑和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84例,性别不限,年龄20~ 50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ASA分级Ⅰ或Ⅱ级;另取健康志愿者28名,年龄18 ~ 25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采用苯酚-氯仿萃取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进行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基因型分组:野生型纯合子组(G/G组)、突变型杂合子组(G/A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A/A组).手术或试验前1d进行焦虑状态评分(SAI评分)和焦虑特质评分(TAI评分);患者或健康志愿者入室后平静10 min,采用电刺激仪测定痛阈与耐痛阈.结果 患者G/G组132例,G/A组110例,A/A组42例.健康志愿者G/G组12名,G/A组11名,A/A组5名.COMTval158met等位基因A突变频率为34.5%.健康志愿者3个基因组痛阈、耐痛阈、SAI评分和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G组比较,患者A/A组痛阈、耐痛阈降低,SAI评分和TAI评分升高(P<0.05),G/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患者G/G组和G/A组SAI评分升高,A/A组痛阈、耐痛阈降低,SAI评分升高(P<0.05).患者COMTval158met等位基因A与耐痛阈、痛阈呈负相关,与术前SA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MT val158 met基因多态性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显著相关,以致引起患者疼痛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阿立哌唑有效阈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3例单一服用阿立哌唑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6周血药浓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毒副反应量表(TESS)对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评定;采用两组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年龄、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非线性回归法分析阿立哌唑血药浓度范围,χ2检验评价血药浓度与剂量及效应间的相关性。结果阿立哌唑血药浓度随服用剂量增大而升高,但与服药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BPRS减分率>30%时血药浓度为160~450 ng/mL,76例有效者中92%(70例)血药浓度>160 ng/mL、27例无效者中81%(22例)血药浓度<160 ng/mL。结论 160~450 ng/mL可作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理想的有效阈浓度,但此范围的实用性、合理性、临床指导意义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野黄芩苷对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的影响。方法在人洗涤血小板中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胶原(1.00μg/ml)、U46619(0.30μM)、ADP(10.00μM)、凝血酶(0.04U/ml)作为诱导剂,对比在0.04mg/ml、0.10mg/ml、0.20mg/ml三种不同预孵浓度状态下野黄芩苷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三种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对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结果胶原、U46619、ADP、凝血酶均可明显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诱导剂引起的聚集,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减少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很可能是通过阻断血栓素A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某一个中间环节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微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微血管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37例(72眼),根据Gass分期分为A组(2期IMEM 23眼)和B组(0期、1期IMEM 25眼)及C组(健康对侧眼24眼)。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人26眼为D组。利用OCTA检测所有受试者视网膜厚度、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FSVD)、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FAZ 300 μm宽度内血流密度(FD-300)。微视野计检查各组受检眼黄斑中心6°范围的视觉敏感度(MS),分析不同组别受检眼OCTA检测指标、MS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眼BCVA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A组患眼CMT大于B组,B组大于C组、D组;5个方位视网膜厚度中央视网膜厚度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5个方位MS A组小于D组。A组FSVD大于B组;各组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无显著差异;FAZ面积A组、B组小于C组、D组;A组FD-300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D组。BCVA(logMAR)与视网膜中央厚度和FD-300均呈正相关(r=0.719,P<0.01;r=0.407,P<0.01),与视网膜中央MS呈负相关(r=-0.564,P<0.01),与FSVD不相关(r=0.267,P=0.066),与FAZ面积不相关(r=-0.004,P=0.978)。IMEM患眼中央、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视网膜厚度与其所对应的MS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IMEM引起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流改变会导致患者视力和MS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 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 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 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x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 (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 (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64% (22/112)、29.35%(27/92),Sweet组分别为19.05% (24/126)、35.24% (37/105)、44.19% (3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7.33,5.03,P<O.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9.68,6.87,P<0.05).Ivor-Lewis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0% (121/134)、80.36% (90/112)、71.74% (66/92),Sweet组分别为80.95% (102/126)、59.05% (62/105)、51.16% (4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5,11.73,7.97,P<0.05).结论 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安全性好,术后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该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颈部无肿大可疑转移淋巴结的中段食管癌的优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