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433篇 |
免费 | 7792篇 |
国内免费 | 90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68篇 |
儿科学 | 2784篇 |
妇产科学 | 1467篇 |
基础医学 | 14269篇 |
口腔科学 | 1670篇 |
临床医学 | 15787篇 |
内科学 | 16388篇 |
皮肤病学 | 1559篇 |
神经病学 | 3553篇 |
特种医学 | 26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8篇 |
外科学 | 7042篇 |
综合类 | 35313篇 |
预防医学 | 10644篇 |
眼科学 | 1288篇 |
药学 | 9242篇 |
157篇 | |
中国医学 | 3694篇 |
肿瘤学 | 112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75篇 |
2023年 | 3215篇 |
2022年 | 3747篇 |
2021年 | 4506篇 |
2020年 | 3737篇 |
2019年 | 2998篇 |
2018年 | 1731篇 |
2017年 | 2383篇 |
2016年 | 2822篇 |
2015年 | 2983篇 |
2014年 | 4383篇 |
2013年 | 4630篇 |
2012年 | 6274篇 |
2011年 | 7299篇 |
2010年 | 7060篇 |
2009年 | 7438篇 |
2008年 | 8150篇 |
2007年 | 7768篇 |
2006年 | 7804篇 |
2005年 | 8186篇 |
2004年 | 7250篇 |
2003年 | 6483篇 |
2002年 | 5432篇 |
2001年 | 4874篇 |
2000年 | 4032篇 |
1999年 | 3353篇 |
1998年 | 2820篇 |
1997年 | 2139篇 |
1996年 | 1585篇 |
1995年 | 1296篇 |
1994年 | 808篇 |
1993年 | 455篇 |
1992年 | 331篇 |
1991年 | 228篇 |
1990年 | 210篇 |
1989年 | 208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2.
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基因/DNA片段的批量克隆与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含致龋相关基因/DNA片段的阳性克隆,为探究变形链球茵致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的高毒力株特异的消减PCR产物与T/A栽体pCR2.1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OP0F’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筛选。对96个转化子进行Colony PCR,将PCR产物点样于同一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标记的变形链球茵高、低毒力株基因组DNA/AluI酶切产物杂交,高通量筛选阳性克隆。结果随机挑取了96个白色或白色中央有蓝色的茵落,经过Colony PCR,其中有1个转化子的扩增产物为双带,其余均为0.2~2kb之间的单一条带。经过杂交,以与高毒力株基因组有杂交信号,而与低毒力株基因组无杂交信号或信号明显弱的转化子为阳性克隆。筛选的阳性率为50%左右,阳性克隆中含有c血清型变形链球茵致龋相关的基因/片段。结论对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的变形链球茵高毒力株特异的消减PCR产物进行批量克隆和高通量筛选,获得了致龋相关的基因/DNA片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本文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的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Ⅲ类错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95个安氏Ⅲ类错先证家系和208个对照家系进行调查,比较其一级亲属患病率,以二项分布(p+q)n的数学模型及χ2检验判定家庭聚集性。以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度的估算。结果安氏Ⅲ类错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7.83%,与对照组8.09%相比,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说明其具有家庭聚集性。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其中男性遗传度为90.79%,高于女性遗传度(71.08%)。结论安氏Ⅲ类错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其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遗传倾向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4.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 pcDNA3 pac和 pcDNA3 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 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 (A组 )、pcDNA3 gtfB组 (B组 )、pcDNA3 pac联合 pcDNA3 gtfB组 (C组 )、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 (D组 )、pcDNA3空载体组 (E组 )和PBS液组 (F组 )进行 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建立定菌鼠模型 ,诱龋 3个月 ,根据Keyes经典评分方法从龋损范围及深度进行龋损综合评估和比较。结果 :龋损牙面计分在 pcDNA3与PBS组最高 ,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 ,联合免疫和灭活全菌细胞最低 (P <0 .0 1或P <0 .0 5 ) ;窝沟龋各级计分 :E级龋在单基因疫苗组 ,联合疫苗组、灭活全菌细胞组无区别 (P >0 .0 5 ) ,而PBS组和 pcDNA3组则较低 (P <0 .0 1) ;Dm级、Ds级则是联合免疫组与灭活全菌细胞组最低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较高而PBS和 pcDNA3组最高 (P <0 .0 1或P <0 .0 5 ) ;Dx级四个免疫组发生率很低或不发生 ,显著低于PBS组和pcDNA3组 (P <0 .0 1)。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gtfB和pcDNA3 pac具显著有效的免疫防龋作用 ,以联合基因疫苗免疫最好 ,是理想的防龋决策之一。 相似文献
45.
脊椎动物的头部结构复杂,其生长发育受到基因水平的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基因家族在控制颅面部的形态发育.目前有关的实验主要集中在homebox基因缺失和获得功能后转基因鼠的研究.已证明Hox基因族在颅面复合体的形态发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转基因小鼠实验中,通过定位阻断其中一些基因的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和人类颅面部畸形类似的畸形.本文对有关颅面部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目前研究情况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6.
华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6):329-331
本文围绕两大类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即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对近年来有关舍格伦综合征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 1 ( ) /kgp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颌下腺区注射可同时诱导高水平的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骨骼肌、颌下腺导管内、腺泡腔内可见阳性着色。结论: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经颌下腺注射可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可作为有效免疫原,这为免疫牙周炎模型定菌鼠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本实验利用减毒沙门菌的肿瘤靶向性,以其为载体,携带抑癌基因Tip30和人IFN-γ基因,通过口服方式对舌癌进行基因治疗动物实验,以期在临床上为舌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脂质体携带的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I)基因重组质粒注入山羊颞下颌关节(TMJ)上腔后,在TMJ髁突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中的表达,为施行基因治疗TMJ骨关节病(OA)奠定基础。方法:将脂质体携带的sIL-1RI基因重组质粒分别注入6只山羊TMJ的关节上腔。注射后第2、4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抽取TMJ关节滑液,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切取完整关节标本以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这些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在山羊TMJ的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及软骨下组织均有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山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等全身重要组织器官中未见表达。结论:脂质体携带的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可在山羊TMJ有效地表达,关节外组织未见表达,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诱导中枢立即早期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即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gene,IEG)cfos与cjun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与伤害性感或痛觉调制有关。激在数十分钟内作出反应。正畸牙齿移动使患者产生不适或疼痛,这种刺激能否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cfos与cjun的表达,尚未见文献报道。本项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立即早期基因在中枢的表达及吗啡对其的调节作用。一、材料和方法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包括cfos组、cjun组和吗啡处理组。矫治器的安装和施力按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1]。动物存活2h后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