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433篇
药学   214篇
  4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头痛     
合并面神经麻痹的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复杂蝶窦炎导致的霹雳性头痛;“霹雳性”中风:血栓性脑梗死表现为霹雳性头痛;偏头痛患者色觉而非视觉注意力发生改变;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表现为位置固定性头痛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眼眶蔓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眶蔓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周建春丁乙李龙标曹幼甫蔓状血管瘤(cirsoidhemangioma)是由小动脉及小静脉组成,并有动静脉瘘形成的一种血管瘤[1]。常见于四肢和颈部,发生于眶内者较为少见。临床治疗比较困难[2],明确肿瘤的范围及性质对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36.
37.
38.
患者女19岁哈萨克族因右眼疼痛、同侧头痛及突眼4个月,复视半月,于2004年1月30日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2,右眼睑无红肿,结膜轻度充血屈光介质清亮,眼底未见异常,眼压17mmHg,眼球向外上方突出,突出度21mm,内转受限,红玻璃试验示交叉复视  相似文献   
39.
程金伟  魏锐利  蔡季平  李由 《眼科》2007,16(6):395-398
目的探讨眼眶动静脉畸形(AVM)致眼上静脉(SOV)扩张的影像学及血管造影表现。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例临床表现与硬脑膜海绵窦瘘(CCF)相似的眼眶AVM患者。方法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MRI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主要指标影像学征象及血流动力学。结果CT和MRI均可显示所有患者的SOV扩张。另外,尚存在眼球突出、AVM畸形血管团等征象。所有6例AVM均位于眼眶内,1例尚合并颅内AVM。所有患者的主要引流静脉均为SOV,动脉包括脑膜中动脉、上颌动脉和眼动脉。结论眼眶AVM可引起与CCF相似的临床和影像学征象,但AVM通常不引起海绵窦膨大,血管造影仍是确诊的必需手段,而无创技术是辅助血管造影进行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眼科,2007,16:395-398)  相似文献   
40.
眼眶静脉曲张为眼眶少见病 ,常规CT平扫容易漏诊 ,采用俯卧位、压颈后平扫或增强扫描对发现及诊断眼眶静脉曲张有重要价值。笔者搜集 1 990~ 2 0 0 1年间临床怀疑及经CT或手术证实为眼眶静脉曲张 1 0例 ,现就检查方法、病因、发病机制及CT表现逐一讨论。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眼眶静脉曲张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3 7.5岁 ,临床表现体位性眼球突出 ,少数有视力障碍。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CRF型全身CT机 ,1 0例均作常规平扫 ,3例作增强扫描 ,2例用血压计臂带压颈后平扫 (加压至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