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677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223篇
  10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会阴部瘘管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发生于肛周感染后形成的肛瘘.但经过臀部皮肤至肌肉群、出口在尾骨尖端并与肛门口后方的先天性瘘管相通的异常瘘管非常少见,这种瘘管初期常被误诊.我院近年共收治2例该类患儿.现就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3.
袁勋佇 《海南医学》2003,14(12):52-53
我科于 1 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1月对 4 80例肛门瘘管病例采用肛瘘挂线、肛瘘切除 (或切开 )术、肛瘘挂线缝合术和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 4种不同治疗方法 ,并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 80例中男 399例 ,女 81例。年龄 6~ 73岁 ,其中 2 5~ 4 0岁 341例 (71 .1 % ) ,平均年龄 31 .2岁。病程 <1年 1 0 5例 ,1~ 3年 2 86例 ,>3年 89例 ,病程最长 2 6年。症状为经常流少许黄色液体或脓液 ,部分患者有间断性疼痛 ,其中1 34例有肛旁脓肿病史。瘘管远端伴陈旧性腐肉腔 8例 ,近端伴陈旧性腐肉腔3例。手术方法 :4 80例 4种手术方法均以瘘…  相似文献   
974.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成像肛瘘诊断征像分析对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并经手术确诊为肛瘘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MRI扫描仪检测,比较两组MRI成像参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分型及肛瘘内口、外口及瘘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C值下降,主瘘管信号强度、支管信号强度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成像对肛瘘患者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皮下型、复杂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96%、86.67%、90.00%、85.71%、66.67%、50.00%,MRI成像对肛瘘内口及瘘管诊断总准确率为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成像对肛瘘患者括约内口、主瘘管、支管、外口、脓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95.35%、76.92%、95.12%、93.33%,MRI成像对肛瘘内口及瘘管诊断总准确率为9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成像可对肛瘘患者分型的准确率较高,并且可以显示肛瘘内口、外口及瘘管位置、走形及数量,可为...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 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 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瘘管性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二例瘘管性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二例患者经英夫利昔诱导缓解治疗后,瘘管完全愈合。结论对于瘘管性克罗恩病患者,英夫利昔具有诱导和维持缓解的良好疗效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7.
目的:研究微波针状辐射器治疗牙周炎瘘管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100颗患牙经针状辐射器直接插入牙周袋内或瘘管内,一次治疗3秒,2~3次为1个疗程,功率为25~35W。结果:100颗患牙采用微波针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结论:微波针状辐射器治疗牙周炎瘘管,使患者的病牙得以保留,疼痛减轻,延长了牙齿寿命。  相似文献   
978.
颌面部皮肤瘘管多见于牙源性感染,与相应部位的患牙关系密切,常因牙源性感染治疗不当或感染过程症状隐匿而延误治疗形成皮瘘。我们对21例引起颌面部皮瘘的病因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牙周治疗或拔除对皮肤瘘管进行搔刮术或切除术,疗效不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对老年胃造瘘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指导、门诊复诊指导、家庭访视。回顾性分析15例留置3~5年7个月胃造瘘管饲患者的护理。结果: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造瘘口感染、脱管、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是社区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结论:做好管养匀浆的配置与保存;用10%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预防肉芽组织生长所引起的局部出血和造瘘口感染;避免腹胀发生;定期补充白蛋白血,口服补钾、补钠;每隔2~4个月不定期更换胃造瘘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证胃造瘘管饲家庭护理患者的有效营养,可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80.
刘玲玲 《大家健康》2017,(12):213-2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收集5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总结经空肠造瘘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结果:50例胃癌术后患者经空肠造瘘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结论:空肠造瘘管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