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87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39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822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301篇
预防医学   86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149篇
  11篇
中国医学   516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观察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随机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健康受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向受检者阐述本次研究内容、重点介绍采血与生化检验,确定受检者理解且配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一共采集3份,每份5 mL,分别设为血样1、血样2、血样3。其中血样1属于正常血液标本,血样2制作成溶血标本,血样3制作成脂血标本。结合生化检验要求进行处理,完成检验,获取检验结果,并将检验结果录入统计学软件比较。结果 血样1的钠离子水平高于血样2,血样1的钾离子、总蛋白、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血样2,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血样1的白蛋白、总蛋白、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血样3,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血样2的钠离子、白蛋白、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血样3,血样2的钾离子、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血样3,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本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38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采集前后的外周血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计算外周血的溶血率,同时收集献血者的性别、捐献量等资料,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 138名献血者在采集单采血小板后的外周血溶血率高于采集前(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献血量的献血者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均高于采集前(P<0.05);其中男性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女性,1个治疗量的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2个治疗量(P<0.05)。结论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会对血小板采集管路体系内的红细胞造成一定破坏,导致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会明显升高,且性别和采集的献血量均会影响外周血溶血率变化,采集时间是影响外周血溶血率的关键因素。血站在单采血小板采集中应尽量考虑到献血者的性别等因素,合理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提高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及临床型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DN)发生率。方法:对42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DN血清学检验,对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按检验结果分组调查其临床型HDN的发生率。结果:①在42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35例(78.64%),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151例(35.45%),游离抗体试验(IAT)阳性247例(57.98%),发生临床型HDN 68例(15.96%);②在335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中,IAT阳性与IAT阴性的新生儿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别(P<0.01)。结论:①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及临床型HDN发生率较高;②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血液中存在的游离抗体与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游离抗体阳性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RH溶血病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RH溶血病的36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桡动脉,双管同步抽注法换血。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计数资料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换出率55.32%,换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Na 、CL-、BUN、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换血后血小板(PLT),白细胞(WBC),K ,Mg2 ,血清游离钙(iCa)、pH值均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可引起高血糖症、血象改变,电解质酸碱失衡,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66.
产前检查孕妇血型抗体IgG,对预防和及时进行新生儿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产前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巴韦林对家兔外周血细胞的影响规律。方法将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6只,分别注入利巴韦林5mg/kg、15mg/kg、25mg/kg、35mg/kg及注射生理盐水2ml,由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推注,1次/d。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在6个时间点观察家兔外周血RBC、Hb、网织红细胞(Ret)、WBC及Plt变化。结果RBC、Hb随着利巴韦林注射浓度增高而降低,而Ret明显上升,注射后第15天除A组外各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除D组轻微降低(P〈0.05)外余各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Plt随着利巴韦林注射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多,注射后第15天除A、B组外各组Plt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RBC、Hb、WBC及Plt在停药第15天后均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利巴韦林可使家兔出现Plt增多和溶血,并随着利巴韦林浓度增高两者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集的30份正常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特殊处理后分为溶血标本组和非溶血标本组,各15份。对两组标本的胆固醇、血红蛋白、总胆红素、α-羟丁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溶血标本组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钾离子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组,钠离子明显低于非溶血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溶血引起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蛋白、钠离子及钾离子溶血变化与血清Hb浓度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1、0.985、0.994、0.978、0.955、-0.990及0.991。结论:溶血会影响多项生化指标检验的准确性,且与血清Hb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血清Hb浓度对应的纠正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化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多相流模型对轴流式血泵溶血性能预报的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轴流泵的水动力性能、流场、切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基于切应力的溶血预报模型。体外6次溶血实验,每次应用2 000 ml新鲜抗凝小牛血,在流量为5 L/min,流出道压力100 mmHg(13.3 kPa),转机4 h,每30 min取血样...  相似文献   
70.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