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7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287篇 |
妇产科学 | 95篇 |
基础医学 | 391篇 |
口腔科学 | 33篇 |
临床医学 | 1822篇 |
内科学 | 469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91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9篇 |
综合类 | 2301篇 |
预防医学 | 865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149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16篇 |
肿瘤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184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374篇 |
2012年 | 504篇 |
2011年 | 537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525篇 |
2007年 | 397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407篇 |
2004年 | 385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多血质、高血压、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及出血倾向。早期不易发现,以溶血为初发症状的较为罕见,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究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本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38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采集前后的外周血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计算外周血的溶血率,同时收集献血者的性别、捐献量等资料,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 138名献血者在采集单采血小板后的外周血溶血率高于采集前(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献血量的献血者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均高于采集前(P<0.05);其中男性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女性,1个治疗量的采集后外周血溶血率低于2个治疗量(P<0.05)。结论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会对血小板采集管路体系内的红细胞造成一定破坏,导致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会明显升高,且性别和采集的献血量均会影响外周血溶血率变化,采集时间是影响外周血溶血率的关键因素。血站在单采血小板采集中应尽量考虑到献血者的性别等因素,合理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采集后的外周血溶血率,提高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及临床型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DN)发生率。方法:对42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DN血清学检验,对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按检验结果分组调查其临床型HDN的发生率。结果:①在42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35例(78.64%),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151例(35.45%),游离抗体试验(IAT)阳性247例(57.98%),发生临床型HDN 68例(15.96%);②在335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中,IAT阳性与IAT阴性的新生儿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别(P<0.01)。结论:①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及临床型HDN发生率较高;②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血液中存在的游离抗体与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游离抗体阳性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观察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随机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健康受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向受检者阐述本次研究内容、重点介绍采血与生化检验,确定受检者理解且配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一共采集3份,每份5 mL,分别设为血样1、血样2、血样3。其中血样1属于正常血液标本,血样2制作成溶血标本,血样3制作成脂血标本。结合生化检验要求进行处理,完成检验,获取检验结果,并将检验结果录入统计学软件比较。结果 血样1的钠离子水平高于血样2,血样1的钾离子、总蛋白、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血样2,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血样1的白蛋白、总蛋白、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血样3,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血样2的钠离子、白蛋白、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血样3,血样2的钾离子、α-羟基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血样3,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 <...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药房》2017,(31):4398-4400
目的:对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进行异常毒性检查和体外溶血反应研究,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异常毒性检查法",使用小鼠进行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和异常毒性限值的设定。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溶血与凝聚检查法",使用兔血进行体外溶血和凝聚反应的研究。结果:测得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对小鼠的LD_(50)为248.9 mg/kg,其异常毒性检查项设定的限值为28.4 mg/kg,按此限值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以临床最大剂量(0.2 g/100 mL)进行溶血与凝聚反应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为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和确保质量标准的可行性,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的异常毒性检查限值应设定为28.4 mg/kg。 相似文献
37.
临床常见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前标本的采样送检如果不规范,将会直接导致检验结果的失真。本文对不规范采送的标本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差距很大。因此,检验人员对异常结果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杜绝失真结果回报给临床,真正起到检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数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本院肾内科11例HUS患儿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2岁。重症10例,轻症1例。其中8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例2、3次,术后应用泼尼松(1.0~1.5 mg.kg-1)或甲泼尼龙(1 mg.kg-1)维持;其中1例联合血液透析治疗,1例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轻症1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1例重症HUS外院进行血液透析1个月余转本院继续血液透析治疗。1例重症HUS外院采用大剂量丙球冲击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继续甲泼尼龙1 mg.kg-1治疗和肠道透析。结果 19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均顺利实施,无明显并发症;8例血浆置换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者中7例肝酶、心肌酶、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镜下血尿或并轻中度蛋白尿出院,追踪观察2~26个月,复查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5例镜下轻微血尿[RBC(9~36)×106L-1],1例感染后轻微镜下血尿,1例尿常规正常。轻症1例出院时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门诊随诊38个月尿常规正常。2例外院治疗的重症HUS患儿转入本科时病程1周~1个月,血小板已恢复正常,Hb无继续下降,尿常规示肉眼血尿和中量蛋白尿,处于肾衰竭期。其中1例血液透析6次,肾功能稍好转、肉眼血尿并中量蛋白尿,放弃治疗出院。1例经肠道透析和口服激素等措施后放弃治疗出院。结论重症HUS患儿宜早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可改善重症HUS患儿预后,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溶血磷脂酸(LPA)和内脂素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20mg;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5mg。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浆LPA和内脂素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血浆内脂素与LPA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LPA和内脂素在uA患者中明显升高,共同参与或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LPA与内脂素水平,而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