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63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124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166篇
  10篇
中国医学   1127篇
肿瘤学   25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红霉素基因工程研究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概括介绍了红霉素基因工程研究中常用的五种途径和相关技术:染色体重组、链霉菌表达系统、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糖多孢红霉菌突变体表达系统和无细胞体系,并对各种途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2.
中性粒细胞对红霉素内在化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向东  童瑾  兰箭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7):416-417,421
为了解红霉素被中性粒细胞(PMN)内在化浓聚的规律及其后续意义。采用体外PMN与红霉素共孵育的方法,检测共孵育过程中及刺激活化后细胞内外红霉素浓度比的时相动力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PMN浓聚红霉素后细胞膜表面炎性表征膜结合弹力酶的基础水平及刺激活化后的改变。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大鼠循环注入浓聚红霉素的PMN后,支气管肺胞灌洗液中红霉素浓度与正常大鼠的差异。结果显示,PMN可迅速浓聚红霉素,60min细胞内/外浓度比达高峰16/1,而此时膜表面弹力酶水平则明显下降。刺激活化浓聚红霉素的PMN,可导致细胞内/外浓度比下降,而此时膜表面弹力酶表达上升,但上升幅度低于正常PMN。接受浓聚红霉素PMN注射的下呼吸道感染大鼠,其气道中红霉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研究结果提示红霉素可在PMN中迅速浓聚,这种浓聚可导致PMN基础活化水平的降低以及刺激活化反应的抑制。刺激活化可导致浓聚红霉素的部分释放,此特性有助于浓聚于PMN的红霉素向感染部位的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103.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 价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 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相近,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2~8倍,优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索、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稍弱于阿奇霉素。红霉索环11,12-碳酸酯对金葡菌显示抑菌作用,对化脓链球菌在2~4倍MIC浓度时显示杀菌作用;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强,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国产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国产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菌活性与进口相近,优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以红霉素肟为原料通过醚化来制备罗红霉素的两种工艺(Ⅰ,Ⅱ).工艺Ⅰ是相转移反应,工艺Ⅱ是非水反应,反应所生成的罗红霉素的收率分别为75%和90.2%.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为研制开发更好的外用抗感染制剂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了6种186株常见临床感染茵对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 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对6种临床分离细菌MIC范围为0.0625—8.0μg/ml。0.125—128μg/ml,0.125—256μg/ml;MIC50为0.52μg/ml,26μg/ml,98μg/ml,MIC90为5.6μg/ml,108μg/ml,208μg/ml。结论左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较氯霉素、红霉素强,氯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较红霉素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了研究菲啰啉对2种氧化剂和抗癌药多柔比星诱发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菲啰啉预处理CHL细胞30 min, 再分别加入3种不同染毒受试物,共同培养一定时间(0.3 mmol·L-1重铬酸钾:105 min; 0.5 μmol·L-1多柔比星:5 min; 0.4 mmol·L-1过氧化氢(H2O2):25 min)后,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ASCGE)测定DNA链断裂情况, 并同时以菲啰啉与二甲亚砜(DMSO,0.33 mol·L-1)比较对H2O2致DNA损伤中·OH的产生和清除。结果 3种染毒受试物均可明显引起CHL细胞DNA链断裂;而当3 μmol·L-1菲啰啉预处理后, 可使重铬酸钾、H2O2所致DNA迁移长度和细胞拖尾率明显降低, 并超过DMSO降低H2O2的损伤作用, 当菲啰林浓度升至12 μmol·L-1时, 可完全消除这两种因素所致的DNA链断裂损伤;10 μmol·L-1菲啰啉可抑制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 但浓度直至60 μmol·L-1仍不能完全消除多柔比星的损伤作用。结论 菲啰啉对2种氧化剂和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同时提示重铬酸钾和H2O2所致的DNA损伤主要与需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OH产生有关, 而多柔比星所致损伤仅部分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从临床常用药物中探寻逆转肿瘤耐药性的活性物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Hal处理的瘤细胞对 0~ 2 0 μmol·L- 1多柔比星 (Dox)的敏感性的影响。RT PCR法分析 12 .5 μmol·L- 1氟哌啶醇 (Hal)处理后多药耐药基因 (MDR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 0 ,6 .2 5 ,12 .5 ,2 5 μmol·L- 1Hal对细胞内药物蓄积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 Hal对K5 6 2 /Dox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在 12 .5 ,6 .2 5及 3.12 5 μmol·L- 1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8.35 ,4 .2 1及 2 .16。用 12 .5μmol·L- 1Hal处理后 ,MDR1及MRP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时间依赖性明显降低 ,分别较原水平下降76 .3%及 6 4.6 %。药后d 2GSTπmRNA表达下降6 6 .1% ,于d 3回升。Hal处理细胞lh后 ,Dox在细胞内蓄积量明显增加 ,并呈浓度依赖性 ;此外 ,Hal可明显增强Dox对K5 6 2 /Dox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 ,12 .5 μmol·L- 1浓度可以使 5 μmol·L- 1Dox的G2 /M阻断由单独应用时的 9.9%± 4 .3%增加到2 3.4 %± 3.0 %。结论 Hal具有较强的逆转K5 6 2 /Dox细胞MDR的作用 ,其逆转机制为多种途径 ,包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 ,增加细胞内药物蓄积 ,增强Dox对K5 6 2 /Dox在G2  相似文献   
108.
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原料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 ,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orbaxSB -C1 8色谱柱 ,以 0 .0 2mol·L- 1 KH2 PO4 乙腈 ( 4 5∶5 5 ,用氨试液调至pH 6 .8)为流动相 ,流速 1.2mL·min- 1 ,检测波长 2 10nm ,柱温 ( 30± 0 .5 )℃。结果 在选定固定相条件下 ,流动相对组分的洗脱和选择性影响最大 ,柱温次之 ,琥乙红霉素在乙腈中比较稳定。测定了有效主成分琥乙红霉素A的含量以及 7个有关物质的总含量 ,琥乙红霉素A的平均回收率为 99.4 5 %(RSD =2 .2 4 % ,n =5 )。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琥乙红霉素原料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了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0年5月~20003年10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5~8mg/kg·d),加入5%GS20~30ml中静脉点滴。对照组23例,用西咪替丁20~30mg/kg·d,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23例,其中治愈4例,显效7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47.8%,无效3例。结论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10.
宋均英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72-2272
昏迷患者因不能经口饮水,再加上应用脱水药物,易发生口唇干裂、出血,传统方法多采用石蜡油外涂,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愈合较慢。自2002年12月开始,我科对口唇干裂的患者应用红霉素眼膏外涂的方法,达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