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9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耳鼻咽喉   177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3069篇
内科学   208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5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968篇
综合类   5820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303篇
药学   1779篇
  14篇
中国医学   470篇
肿瘤学   31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67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1193篇
  2008年   1222篇
  2007年   1274篇
  2006年   1237篇
  2005年   1157篇
  2004年   1091篇
  2003年   1067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832篇
  2000年   693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7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随着鼻内镜手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已经提高到很高水平。再加上CT核磁及其影像学在术前做出准确检查,使耳鼻喉科医生在治疗一些鼻部慢性疾病时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对1996—2002年共进行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除用于治疗颅底鞍区的垂体瘤病变外,已逐渐向鞍上、海绵窦、斜坡等颅底其它区域广泛延伸。本文就该技术的相关解剖,手术径路及治疗方法等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3.
电子内窥镜已在国内大中型医院普遍使用,在诊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扼要介绍了电子内镜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中维护保养的实用措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 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 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 mg,2次/d,口服7 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osac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病。随着光纤、显微摄像系统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ED)得到发展应用,明显减轻了传统手术中难以避免的组织结构损伤。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牵拉肌肉造成肌肉的损伤和失神经改变,可导致术后腰痛。我院自2002年5月,应用MED技术治疗LDH5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鹤壁市5家医院内窥镜污染与消毒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基层医院内窥镜的使用状况及其污染与消毒现状,我们于2003-08-05~2003-08-20对鹤壁市3家二级甲等医院、2家一级甲等医院5种常用内窥镜进行调查和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治疗组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传统的鼻镜下手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出血、纸板损伤、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和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明显升高(P<0.05);二次手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鼻窦内窥镜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应充分准备,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两种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0例,其中36例(72侧)接受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鼻内镜手术组),34例(68侧)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鼻腔通气改善效果及其手术时间、鼻腔干痂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下鼻甲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种术式均可使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通气得到有效改善;鼻内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min和9min;鼻腔干痂持续时间分别为7d和15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9d和18d;鼻内镜手术组鼻腔创面黏膜愈合光滑,无鼻腔粘连发生,而传统手术组创面黏膜愈合呈斑痕状,有3例发生鼻腔粘连。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并具有较好的功能效果,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9.
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刘铭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43-1144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全部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年无复发。结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但其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不明显。真菌只存在于黏膜表面。因此,以开放窦口,保留黏膜为目标的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的首选,目的在于清除真菌团块并同时彻底改变真菌的生存环境。术后没有必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0.
神经内窥镜在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神经内窥镜作为各种脊柱疾病的诊疗方法已取得快速发展,并广泛而有效地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疾病的治疗。尽管神经内窥镜常用于腰椎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但在胸椎间盘突出、胸廓畸形矫正的前路松解以及移植物治疗中得以进一步确认。Eli M.Baron博士等就脊椎手术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脊柱疾病及胸腔内非脊椎病变的治疗应用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指出内窥镜检查技术不仅胜于开放性手术及其他微创手术治疗,而且观察病变更清晰、切口更小,从而降低了脊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此外,脊柱内窥镜还可使初学者和手术人员一起更多地参与到每个病例的治疗与培训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