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73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药学 | 44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的菌种及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初发型、复发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健康带菌者阴道分离的念珠菌菌种及菌株基因型与初发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分别来自健康带菌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首先经菌种鉴定,然后用RAPD技术对来自3组人群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83株,非白念珠菌共14株。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条引物(引物4和引物7)对初发组、复发组及健康带菌组分离株的扩增带型多数未表现出与菌株来源的联系,但少数菌株依来源不同表现出了一定区别。引物4和引物7可将来源于不同临床分型的97株菌及2株标准菌株分成19型和21型。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药物对阴道常见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咪康唑(咪康唑组)、伊曲康唑(伊曲康唑组)、制霉菌素栓(制霉菌素组)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乳杆菌Nugent评分,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阴道pH值、乳杆菌数量及H2O2阳性乳杆菌的检出率等。结果: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乳杆菌Nugen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伊曲康唑组乳杆菌Nugent评分显著高于咪康唑组和制霉菌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制霉菌素组中H2O2阳性的乳杆菌分别占30.0%、6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H2O2阳性的乳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VVC疗效确切,对阴道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较小,有助于维护阴道正常菌群,是一种治疗VVC较理想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方法:健康正常(正常组)和VVC初发(VVC组)妇女各30名,通过定量采集阴道分泌物培养乳杆菌,观察阴道乳杆菌数量及菌种分布情况,并将获得的乳杆菌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后,采用牛津杯法观察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VVC组和正常组乳杆菌产H2O2能力的差异。结果:①乳杆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VC组阴道乳杆菌数量的平均对数值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③阴道内乳杆菌BV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者,正常组显著高于VVC组(P<0.01);④正常组阴道分离的乳杆菌与VVC组比较,对白色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分离的嗜酸乳杆菌与VVC组的比较,对白色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对克柔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正常组和VVC组分离的詹氏乳杆菌对上述3种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正常妇女与VVC患者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菌种分布相似,均以嗜酸、詹氏乳杆菌为优势菌种;②VVC患者阴道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③VVC组产生H2O2的能力下降,可能与VVC发生相关;④正常状态下阴道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优于VVC感染状态,其中以嗜酸乳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4.
陈玉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4):592-593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两种阴道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5例,予氟康唑口服+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阴道+复方甲硝唑阴道栓阴道用药;对照组45例,行复方甲硝唑阴道栓阴道用药。阴道用药10d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两种阴道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观察胸腺五肽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p70和IL-23p1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人阴道分泌物IL-12p70和IL-23p1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IL-12p70和IL-23p19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1),两组患者间IL-12p70和IL-23p19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胸腺五肽组IL-12p70和IL-23p19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存在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胸腺五肽可通过纠正两型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自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5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RNA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患者与阴道白念珠菌定植者的阴道白念珠菌的生物膜、水解酶和菌丝壁蛋白1(HWP1)基因等毒力因子的体外表达水平及其耐药性,初步探究白念珠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与毒力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明白念珠菌引起的RVVC的致病和耐药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前瞻性收集分离来源于成年女性RVVC患者和阴道白念珠菌定植者的100株阴道白念珠菌,采用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性试剂盒检测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平板、卵黄琼脂平板和三丁酸甘油脂平板检测阴道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磷脂酶(PL)和脂肪酶(Lip)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WP1基因的表达。结果 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中至少1种耐药的白念珠菌RVVC患者来源有13株,阴道定植者来源有10株;RVVC患者来源菌株的生物膜、3种分泌型水解酶和HWP1基因体外表达水平均高于阴道定植者来源菌株(均P<0.05),两组在生物膜形成强弱、3种水解酶表达高低等定性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性菌株生物膜表达水平高于非耐药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剂型克霉唑在轻中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轻中度VVC患者予以分组,观察组49例,给予克霉唑乳膏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依从性予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93.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6,P=0.581);观察组外阴肿胀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63±0.51vs2.97±0.65 d,t=2.8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阴瘙痒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35±0.47vs2.71±0.59 d,t=3.341,P=0.001);观察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92±0.63vs3.28±0.67 d,t=2.740,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2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100.00%稍高于对照组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