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is a typical kind of vaginal mucosal infection. Herein, we developed a novel vaginal delivery system of amphotericin B (AmB) nanosuspension-loaded thermogel (AmB NPs/thermogel) utilising pharmaceutical technique of high-pressure homogenisation and Poloxamer P407/P188 hydrogel. The stabiliser and hydrogel materials of the formulation were tested to maintain proper sol–gel transi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particle size of AmB nanosuspension in the thermogel. The particle size of AmB nanosuspensions in the hydrogel was ~247?n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confirmed the round-shape morphology of AmB nanoparticles in AmB NPs/thermogel, while that of irregular morphology of merely AmB nanosuspensions without stabiliser and hydrogel materials. AmB could be sustained release for ~12?h in vitro. In vivo drug content in the vaginal tissue was also evaluated with 87, 47, 33 and 6.7% drug remaining after 1, 3, 6 and 12?h, respectively. The in vivo anti-Candida test was conducted on candidiasis-infected mice model. In the same drug dose of 2.5?mg/kg, AmB NPs/thermogel showed better anti-Candida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AmB effervescent tablet. This delivery system might show some insights for the vaginal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of other hydrophobic antifungal drug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干氟组和氟康组,每组各50例,氟康组给予氟康唑口服治疗,干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炎症状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干氟组和氟康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4(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干氟组治疗后血清IL-4、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氟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氟组和氟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氟康唑治疗可有效改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炎症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集于对其天然免疫因子的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是VVC的重要天然免疫因子,目前国外研究多集中于对该病患者的MBL水平、基因多态性及与治疗的关系等.多数研究认为,MBL与VVC有相关性,但亦有研究认为二者间无关联.国内多数学者亦主张,MBL与VVC具有一定相关性.作者拟就VVC与MBL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的鉴别要点,为CV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阴道炎反复发作而就诊于我院阴道感染科的患者进行查体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病因,记录CV、VVC等确诊例数并统计构成比.分析CV患者的年龄分布、CV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生理周期阶段,比较CV与VVC的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结果 在249例反复发作性阴道炎患者中共发现单纯感染238例,其中VVC、CV分别占37.4%、26.9%.64例CV患者中,76.5%的患者集中于25 ~ 30岁和31 ~ 35岁年龄段.CV发病时患者处于排卵期及黄体前期共45例,占CV患者的70.3%.CV患者灼烧感、外阴痛、性交痛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5),外阴红肿发生率低于VVC患者(P<0.01),阴道分泌物呈乳状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阴道pH值<4.0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结论 CV是阴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CV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有关.临床症状、阴道内pH值、分泌物性状有助于鉴别CV与VVC.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应用克霉唑阴道片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效果和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67例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和应用克霉唑阴道片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年龄(32.75±6.68)岁,均无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部患者治疗前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236株(占88.4%)、光滑假丝酵母菌22株(占8.2%)、其他非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9株(占3.4%)。患者强化治疗治愈219例,治愈率82.0%(219/267);巩固治疗治愈159例,治愈率72.6%(159/219);完成巩固治疗6个月内复发41例,巩固治疗后复发率25.8%(41/159)。白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85.2%(201/236)、74.6%(150/201)、24.7%(37/150)。光滑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50.0%(11/22)、36.4%(4/11)、25.0%(1/4)。其他非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77.8%(7/9)、71.4%(5/7)、60.0%(3/5)。没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克霉唑阴道片治疗RVV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6.
雷云 《广西医学》2014,(3):288-290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病原体的药敏情况及其基因CDR1、CDR2、ERG11、CaMDR1和FLU1的分布状况。方法采取60例RVVC患者的白带标本,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上培养,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以 PCR 扩增法检测 CDR1、CDR2、ERG11、CaMDR1和FLU1基因分布。结果60份白带标本分离出60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乳酒假丝酵母菌分别占73.3%、15.0%、6.7%、3.3%、1.7%;假丝酵母菌株对咪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21.7%,其次是5-氟尿嘧啶为1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8.3%、6.7%、5.0%。 PCR耐药基因组检测CDR1、CDR2、ERG11、CaMDR1和FLU1阳性率分别为63.3%、61.7%、58.3%、63.3%、1.7%。4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株对咪康唑耐药株11株、敏感株29株、中介4株,其中耐药株CDR1、CDR2、ERG11、CaMDR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72.7%、72.7%、72.7%,高于敏感株的34.5%、31.0%、27.6%、37.9%(P均<0.05),FLU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耐药基因CDR1、CDR2、ERG11、CaMDR1在多种假丝酵母菌株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9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95.5%患者治愈,无复发;4.5%患者症状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先兆流产及早产现象。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女阴阴道癌扩大根治术后即时进行修复再造的方法。方法应用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股薄肌肌皮瓣对女阴阴道癌切除后的缺损进行即时的修复与重建。肌皮瓣的肌肉组织可充填癌切除后的组织缺损,皮肤组织则可修复创面和再造阴道。术中还可对癌切后的创面直接进行放射治疗。结果临床应用4例,其中1例术中进行放疗。全部转移的肌皮瓣均100%成活,切口甲级愈合,再造的外阴及阴道无挛缩,外观酷似正常,性功能如常。结论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不仅具有与传统股薄肌肌皮瓣相同的修复机能,而且由于其蒂部在耻骨闭孔处,故转移弧度更广,更适合会阴癌切除后的修复再造,也不影响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WC)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55例RVVC患者及其中45位患者性伴侣,取阴道、肛门、口腔及龟头分泌物分离念珠菌,采用ITS1区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和大亚基26S 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微卫星CAI位点的SSCP和基因扫描分析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0.
行为干预对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慧红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12-13,15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门诊确诊为VVC的8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实验组患者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通过电话或复诊时针对患者VVC复发原因给予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只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5.6%,复发率3.3%,对照组治愈率63.6%,复发率31.8%,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规范治疗的同时,通过电话回访及复诊时针对性给予患者行为干预,可提高VVC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